第一卷第一章神州帝國(1 / 2)

大陸神州浩瀚無邊,而尤以中央之人族所據之地最為豐饒富庶。廣大的中央平原一展不盡,盡皆良田膏腴之地。人族於其中精心勞作,聚族而居,倒也其樂不盡,享盡鍾鳴鼎食之美。其間大小城鎮星羅密布,陌阡官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而其中央之未央大城,則由各城拱衛,十三條大道聯通帝國的東方西北四方,直達其邊境為止。正值此罷兵息戈,天下太平之時。路上的商旅行人,遊人傷客,諸如其它族類曆遊中央大平原者倒也絡繹不絕,聲息鼎沸。

未央大城圍八百餘裏,牆高八丈,雄偉姿絕,固若金湯。其間東西天地四市縱橫架構,珍玩古物,巧工奇貨,不絕於市。特別是天市一地,由眾多拱橋相連,在半空之中,突兀出一個巨大的空中街市,遊人於天市邊緣的欄杆之邊相倚,便可俯瞰整個未央大城,其中尤以其西北角之“欄杆獨倚”酒樓最為有名,曆來有許多的文人騷客,傷懷旅人在此酒樓之中臨窗遠眺,作歌賦詩,留下許多美談。

從此窗中臨望而去,未央大城左右東西八百餘坊全都錯落在一片氤氳之中,其間假山池水,樓閣亭殿,層台聳翠,抱勢相連,延綿不絕。路上相士異人,坊居鄰裏,武士乞丐直組成了一幅世間市井百態圖。

而在整個城市正中央的未央皇宮則一直為一個神秘之所在,在其周圍由許多的靈修高人布下了層層機關眼障,防禦靈陣,令人不得其真容之一二。尤其未央宮中帝國之無尚靈寶——帝天神印,乃整個帝國的護國寶器,靈力之強,整個浩瀚神州幾無出其右者。更令想刺探未央皇宮之人——不管靈力多強——都望而卻步。

自未央大城建成以來,帝國皇族便就一直居於其中。至於皇族血脈之古老高貴,則一直可以追溯到帝天之世,甚至於直至於帝天本人身上。在人族漫長滋衍而令人激動感慨的曆史之中,皇族一直是人們心目中最後的精神支柱與力量的象征。在人族古老的聖典之中,一直就流傳著當初人皇帶領人族從一條小河邊起步,披荊斬棘斬,除妖降魔,曆經十世二十一代,才最終創下神州帝國的不世基業,而執大陸神州之牛耳,使周邊其它部族皆聽令於中央帝國。

但是,皇族居安日久,侈靡漸生,日漸失去了他們祖先所擁有的開拓尚武精神。先是四圍外族開始競相起事,撓亂邊地。而人族之內也暗潮湧動,最後,一支人族叛軍居然兵鋒所向,直至圍住了未央大城,令該城建立以來第一次受到兵火之災(也是唯一的一次,百年多前巽神國王巽飛那場大戰也被古磐阻在了未央城外北向而立的第一雄關——瞳關之外)。

聖典記載,那次未央大城守衛戰連綿三年有餘。城內百姓與衛隊盡管缺兵少食,幾臨絕境,卻靠帝天神印之強勢靈力相護,卻也始終堅持不墮,相持不下。最後則由城內的第一權臣與叛軍首領談判而和解罷兵。這次談判的結果是皇族開始失去了實際權利,而徹底的變成了一個象征。

憶及人皇創世之初,其身邊四大護衛國師,五位開疆拓土的大將,以及眾多謀士兵眾,交相輝映,在中央平原之上建立了道道靈關,以補中央平原守勢之不足,特別是合四大國師之靈力在臨北巽神國之交而建的綿延萬裏的絕世靈關更為浩氣凜然。而後又將中央平原,分分四都八州七十二府,它們分別是帝國的三大陪都:北都禦風、南都金麗,東都黑水。而八州之地則分別為:瀵州,腡州,黌州,菔州,砧州,砼州,蔭州,以及中央京畿之地的神州……

而當初的開國功臣們的後代也各居得其封地,四方建城,拱衛著未央大城。可是到了當今之世,四大國師以及五大將軍之後葉已逐漸凋落,不知傳承。唯有當年四大國師之一的和天國師之後代才傳至今世,族脈興盛。加上其後代一族在未央大城唯一的一次兵災之中挺身而出,用言語解去百萬叛兵,而一舉取得了神州帝國的實際控製權。到了現今之唯一大國師和晦國師之時,已然又傳承了近百代而曆千年了。

由未央大城西麵之衛靈門而出,經官道西行一路連過三道靈關:喋玉關、藍田關、肅水關,途行八千餘裏之後,便可在邊陲之地隱隱看見一片汪洋無際的濕澤地帶,一條條小河盡直隱沒於一片水草湖泊之中,此便是拜月國水族領地之所在了,而其都城幻城便就建立在其腹地的中央大湖之中。與此同地,獸王之國的領地也在極遠的腹地之中伸出一條陝長的細線地帶,一直與拜月國平行而沿伸到與神州帝國相交,不過這條狹長地帶卻是瘴氣橫行,幾無生靈生存,就連獸王之國的凶猛獸類也少有往來。

故事開始的那個小鎮,就正在這三國交界的神州帝國內的蔭州之地,肅水關西北八十裏,名喚著古靈鎮。鎮前一條小河經由拜月國流來又橫鎮而出,名喚秋水。背鎮而立的則是獸王國那莽莽原始叢林的一角。林前一座不高的無名小山,其壁則陡峭異常,山上有哨崗一座,山下則有一深不見底的小山洞,時日一久,此洞便成為了當地人頂禮膜拜飛天神跡之一。

此鎮原為一片蠻荒之地,但經後來戍邊軍士的聚眾開發,服邊流放以及逃犯人員的加入,倒也日夕繁盛。特別是近十幾年來,拜月神州兩國交好,邊關廢馳,兩國商旅多有往來,令這個邊陲小鎮倒隱隱現出一個大鎮城的氣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