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讓他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低調的霧島家族,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榮耀的時刻了。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日本的新能源道路徹底選錯了方向。押寶的氫動力新能源技術路線,基本上已經成了一個笑話。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技術不先進。其實氫動力能源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的。
但是眼下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完成,低成本的製取氫氣以及氫氣的儲存,運輸,存儲等諸多問題。
這些問題也許在未來會被科技所解決,然而在現在這一切還是無解的。
而且眼下,隨著電池充放電技術越來越完備。以及人類的能源獲取路線越來越多樣化。
有一天人類社會徹底擺脫化石能源的未來已經是可以預見到的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掌握了先機的韓泰集團,自然就成了引領未來的先進企業。
而隨著,國際市場不可避免的陷入衰退,在購買力下降的情況下。韓泰集團卻逆勢增長,幾乎成為了韓國財閥企業中最獨特的存在。
在日本的這幾天,光是李恩妍見麵的汽車製造廠家就有高達三四家。
這些企業是來尋求合作的,希望可以進軍新能源領域,分一杯殘羹剩飯,但是他們沒有辦法解決電池的成本問題。所以這方麵還是要依靠李恩妍來解決。
好在,李恩妍,當初利用自己的手腕,以及在張泰秀巧妙的布局之下,拿下了位於非洲的超大型鋰礦資源。短期內隻要鋰電池技術還是主流,那麼李恩妍和韓泰集團就不擔心被對手製裁。
可惜走錯了技術路線的日本企業卻沒有這種先發優勢了。
他們隻能通過采購在高昂的成本下繼續建造汽車,以期待能夠追趕一下,眼下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
當然除了這一點之外,能夠達成共識並且一起合作賺錢的企業還有不少。比如說日本的安全氣囊企業,汽車零配件企業。
說實話,韓國並不是一個特別發達的工業國。在供應鏈上,很多零部件企業都在別的國家。這和鄰國中國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工業門類都是齊全的,唯一的區別隻是在於先進程度方麵。而在韓國則沒有這樣的工業優勢。因此,雖然日本和韓國在某些重大問題上有著強大的分歧。
但如果搞經濟製裁的話,兩國最受傷的還是大型企業。
……
就這樣,張泰秀陪著妻子在這邊住了一周的時間。等到他們回到韓國的時候。
國內形勢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此時,一直默默等待著消息的韓國樂天集團負責人辛社長,則在派人密切關注著李恩妍和張泰秀回國的情況。
然而當他發出請柬想邀請二人來自己的公司商談一些事情的時候。
卻得到了對方拒絕的消息!
“社長,韓泰方麵表示他們已經和總公司方麵達成了合作,所以在這方麵不方便和我們進行交流?”
“什麼……你給我記著張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