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寶十六年冬,適逢安史之亂,戰火四起,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河北道十室九空,這一日,唐軍和叛軍又一場大戰,伏屍百裏,血流漂櫓,戰場之上殘戈斷戟,甲碎胄裂。大唐陣亡將士中有一中年校尉,貼身帶著一枚白玉,乃校尉家傳之寶,來源已不可考,校尉先祖得到此玉時是在酷熱的炎夏,行路中途為避暑在一老樹下乘涼,不一刻,暑熱盡消,遍體通涼,欲要繼續趕路時在背靠的老樹縫隙中發現了這枚白玉,以為神物遂取之為家傳之物。因唐時若發現此等靈異之物是要進獻皇帝的,所以校尉先祖立家訓不得將玉示之於人,每代家主隻可貼身收藏,白玉才得以留在校尉家族中。安史之亂時,家主正是這校尉,不想戰死沙場,這玉也留在了戰後之地上,戰場上陣亡之人何止百千,自然血腥戾氣交雜,白玉本就不知吸收過多少歲月的天地靈氣,被這血腥戾氣所激,漸漸的通了靈,有了一絲靈識,少則十年多則百年自然可幻化人形。適巧有一得道之人雲遊至此,發現了這枚已通靈性的白玉,遂將之帶回山中。此人道號玄靈子,是得道百年的通身人物,虛靈子初見白玉時是被白玉通身縈繞的血色戾氣吸引,虛靈子看白玉本質溫潤,雖被血腥戾氣侵蝕,卻不忍就此毀去白玉靈識。未免白玉成道後為禍人間,虛靈子隻得把白玉帶回山中,以望可以通過後天教化洗去白玉通身戾氣,未免為禍人間。山中無日月,轉眼二十餘年過去,又是一個隆冬,漫天飄雪,白玉被一道白光圍繞,群山回應,隆隆似冬日雷鳴,虛靈子知道白玉將要脫卻本相幻化為人了。不幾時,那道圍繞白玉的白光九盛九滅,最後盡皆歸於白玉體內,白玉就此幻化為人,不再是那塊懵懂的白玉了。白玉幻化的人形是一個六七歲孩童模樣,鳳眼蠶眉,眸亮如星,雖是兒童模樣,也不難看出翩翩公子的潛質。虛靈子給白玉穿戴道袍之後摸著白玉的頭,若有所思。虛靈子對白玉說:“孩子,如今你已不在是那塊石頭了,你該有一個名字,從今日起,我就是你的師傅,為師給你起一個名字吧。為師是在冬天遇到你的,你又是在冬天得道化形的,詩中有‘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之句,今日又是這般漫天飛雪,冥冥中自有定數,你就叫風驚竹吧。”空山不知歲月老,轉眼風驚竹已經長成一個風流公子。這一日,虛靈子知曉自己劫數將到,將風驚竹喚到密室。“孩子,為師大限之日不遠,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了。”虛靈子慈愛的看著風驚竹,一如既往的清澈眸子裏是滿溢的關愛。停頓了一會,虛靈子以鄭重的口氣對風驚竹說,“徒兒,你本體是一塊白玉,本質即溫潤純良。所以你這孩子的心底很善良,不同的是,為師是在戰後之地上看到你的,當是時,你周身縈繞血腥戾氣,為師恐你日後為禍天下才把你帶回山中點化,教以修行。沒想到的是你這孩子上得天寵,九盛九滅的靈識之光已屬罕見,又是本質溫潤純良經凶惡血煞激引得道,這是於至凶至惡裏衍生出至善至美的無上境界。但你這孩子終究少了塵世曆練,於心境修行不完滿,道行難在突破......”虛靈子話音未落,風驚竹如同驚醒般的跪在師傅麵前,急急的說:“師傅,徒兒隻想陪師傅一世隱居,不奢望羽化飛天,成神成聖。師傅的劫數將到徒兒是知道的,可有徒兒在,定可保師父無虞,這場劫數不會是師傅的大限之期。師傅你也說,徒兒如今道行比您不遑多讓,一定可以平安度過這場劫數的。虛靈子疼惜的扶起徒弟,雲淡風輕的說:“傻孩子,為師於這世修行二百逾載,於師門無大功,於蒼生無大德,這一具皮囊一身道行舍去又有何惜,生老病死塵間事,喜怒哀樂平常心。你這孩子如今已學到為師九成道法,那一成心境修為為師實難再相助,唯自行修悟了,為師於這世心願已了。”虛靈子說完長長的歎了口氣,換了一種凝重的口氣說:“徒兒,為師這些年從未和你說過師門之事,今日可以告訴你了,記住,你我師徒的師門名為空,講求忘一存真,致力於救蒼生於水火,傳承與上古顯聖空大師,可這麼多年了,無數代傳承,又有幾人能真的挽救億萬蒼生,所以自秦時我門大德一真師祖改祖訓為急人所急,救人危難,你需謹記這八個字。如能遵行,為師亦會含笑。”“去吧,紅塵曆練,多行善事,自會有神靈佑護,茫茫世道,才不負你這一身道行。但你心性太過溫潤,於世修行恐遭無妄之災,為師再為你取下一字,或可稍解災厄,今後,你的字是寒。”虛靈子說完這些話,已然溘然長逝,這場劫數,終還是未能躲過。風驚竹知道,師傅是沒有打算躲,不然也不會這般不理劫數淡然交代後事。風驚竹再向師傅跪叩三次,起身左手虛抬,依然將石室冰封,萬載不化。於此時的風驚竹而言,撒豆成兵,置木為宅已是信手間事。自此,風驚竹開始了紅塵修悟的修行之路,將會有千難萬險等在前方,也會有至親友朋相伴。風驚竹不知道的是師傅交給他的是一副多大的擔子,風驚竹也不知道的是師傅輕描淡寫的說出來的師門之名於修道界意味著什麼,風驚竹不會知道此去修悟會引起多大的波濤,這波濤是足以顛覆千萬年來修道修仙鐵律的。如今的風驚竹,孤身一人,開始的是一個人的修悟之旅,開啟的確是整個修道修仙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