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山下小院(1 / 2)

北邙山雖是餘脈,但卻被稱為仙家福地。傳說公元前520年,離開周王城守藏室,悄悄來到北邙山之巔的翠雲峰,徹夜砌起太極八卦爐,以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八方位,調動天、地、水、火、雷、山、風、澤之靈性,巧運內外相濟之理,專心精煉了九九八天。揭爐時,隨著轟然一聲,隻見萬道金光四射,直竄雲霄。自嚐一粒,瞬間麵露紫氣,脫卻凡骨。於是,用仙丹點化他的青牛,跨上牛背,由北邙山遠出函穀關“西遊天竺教化胡人”去了。

當然,北邙山也是之墓,多古代前人長眠於此。唐代詩人王建有詩雲:“北邙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白居易則留下了“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的詩句。北邙山上,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墓、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西晉司馬氏、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陵墓,以及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曆代名人之墓。

話題有些跑偏,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洛陽之北,北邙山腳下的小村莊。小村莊依山而落,前有洛河,後有北邙山。景色怡人,民風淳樸。村裏人靠耕種為生,家家樓閣小院,也算是富足。

在村子的東頭,有一座古樸的小院,和村裏的小院相比有些格格不入。但村民們卻都格外的敬重住在宅院中的老人。

老人姓王,平時就在宅院中栽些青菜,養養花。偶爾還會外出旅遊一番,一個人過的倒是逍遙自在。

王家的宅院如洛陽城中的古建築般,青石瓦房的四合小院。外圍綠柳周垂,院裏東側藤蔓滿架的一處涼亭。亭中有石桌,桌上隨意擺放著黑白棋,應該是老人時常在獨坐下棋。小院西側耕出了一片土地,外圍以牡丹花做籬,裏麵種著些許青菜。

正值七八月份的天氣,太陽高照,午時的陽光特別的充足,整個小村莊都顯得格外的安靜。這個時間村民大多在家中吹著風扇午睡。

而王家小院外卻來了兩個匆忙的客人。

“老王頭,老王!在不在”

正在涼亭中陪著一個小男孩下圍棋的王老,聽到門外的呼喊聲,先是一愣,覺得這聲音有些耳熟。隨即不敢置信的摸了摸頭上的白發!咧嘴笑,起身去開門。

坐在他對麵的小男孩,圓臉微胖,大眼睛炯炯有神,有些納悶的看著老頭問道:“三爺爺,是誰呀?大中午的不睡覺!”

“去!小屁孩知道什麼,這門外來的呀應該是你三爺爺我的老對頭!”王老嘿嘿的笑著對小男孩說了一句,徑自去開門了。

吱呀的聲音傳來,門開。坐在涼亭下的小男孩就聽到剛剛叫門的老者傳來埋怨的聲音。

“還以為你這老不死的起不來床了呢!怎麼這麼久才來開門!”

“我這兒平時可很少有人來叫門,也就村裏的老狗聞到我院裏的香味才會站在門口吠叫兩聲。誰知道今兒中午來的是你呀!”

滿頭白發,有些瘦骨嶙峋的王老,笑嘻嘻的轉彎抹角的回罵了一句的老頭。但看到他身後跟著的中年男子還抱著個小女孩,有些尷尬的笑了笑又說道:“哎喲!原來大侄子也來啦!嘿嘿嘿,你別介意。我和你爹就是愛鬥個嘴!”

後來的中年男子大約四十歲左右的樣子,方臉平頭,個子不算高但很健壯。眉宇間透著些許憔悴和愁容。

他先是向老者行了一個晚輩禮,有些埋怨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趕忙對王老說道:

“王伯,我們這次來的確實有些唐突了,沒事先和您打個招呼。實屬事發突然,您,您快幫忙看看小女吧!”

說著,將懷中抱著的小女孩湊到王老的跟前。

原本還嬉皮笑臉如老頑童般的王老,當看到中年男子懷中的小女孩時,笑容收斂,臉色凝重。

沉聲的問道:“什麼時候開始的,小女娃是不是每天到這時候都會喊冷啊?”

王老一邊在前方引路,一邊詢問女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