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別看就僅僅隻有一層磚。
但問題是它數量多啊!
從穀頂西麵到東麵,像這樣的磚牆足足有十五道!
且除開中央炮台的堡壘圍牆沒有出入口外。
每層磚牆都有三到五個不等的入口。
縱橫交錯,撲朔迷離。
從半空往下俯瞰
整個堡壘就像一座大迷宮!
而之所以這樣安排!
一來是為節約成本,節約人力。
畢竟單純的砌牆可比造一個圓形堡壘簡單多了。
入口縱橫交錯也就代表工匠們能放心砌牆。
不用擔心砌出來後和其他人對比不上。
反正牆中間都要預留入口。
誰的牆前突、誰的牆後撤根本不重要。
象征性位置對即可。
二來則是為吸引敵人從各個入口進入,進行偷襲和伏擊!
按照陳默設想。
當鑲黃軍被穀底的關隘阻擋無法前進,轉頭向山穀發起進攻時。
火槍兵或者弓箭兵先利用第一層磚牆對從西邊衝上來的鑲黃兵進行阻擊。
待敵靠近後。
火槍兵和弓箭兵放棄第一層防線,轉頭向迷宮深處的炮台堡壘撤退。
短刀兵、單兵弩手和刀盾兵則利用複雜曲折的地形對敵人進行層層消耗。
與此同時。
位於迷宮核心區域的火炮則按照設定好的坐標對山穀西側進行打擊。
而為保證火炮能夠源源不斷對從下往上衝鋒的敵兵進行射擊。
陳默特地浪費了大量人力!
將那兩門魯德炮從大同城運上了鬼門關!
它們射速快,威力不弱。
仰角拋物線射擊能夠打出係統標定的三百米極限射程。
有這兩門大殺器分別坐鎮鬼門關南北兩座峽穀。
當首層防線的士兵撤退下來,鑲黃兵開始向山頂發起衝鋒時。
猛烈的炮火轟擊就能進行持續壓製。
不求殺敵多少,能遲滯他們進入迷宮的速度就好。
隻要敵人無法源源不斷湧入迷宮,超出防線容量的最大限製。
那麼守衛在這裏的士兵就可以對他們挨個點名!
可以說,在被陳默進行魔改後。
這兩條位於鬼門關南北兩側峽穀的迷宮防線已經具備了防守型堡壘的全部特點。
當然了。
有優點自然就有缺點。
除開剛剛說的防線內一次不能湧入太多敵兵外。
整個迷宮防線最至關重要,也是最脆弱的地方。
就是位於陣地核心之中的炮台!
“這裏的磚牆都經過特殊加固了嗎?陣眼不用省錢,缺鋼筋水泥就去下麵拿!”
親自視察位於北側迷宮防線的核心陣眼,陳默拍了拍麵前明顯經過特殊處理的磚牆。
手掌順紋路往上摸去,他甚至能感受到有鋼筋的冰涼感存在。
而隨行工匠頭目更是順勢答道:“回大人,都用鋼筋和更多的水泥加固過了,並且按照指示,這層圍牆沒有入口。
守備士兵除開戰前用梯子提前爬進去外,根本沒有其他入口。
除此之外……”
話說一半,工匠頭目神秘地將手放到牆上。
仔細摸索了會後。
突然將一塊磚牆從嚴絲合縫的牆麵中硬生生摳了出來!
緊接擺到陳默麵前恭敬道:“大人你看,我們在牆中預留了幾十個這樣的暗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