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2)

〔《千》〕治風痱不語手足不遂方。度病者,男左手,女右手,小指內歧間至指端為度,以置臍上,直望心下,以朱塗度上端畢。又作兩度,續所塗上,合其下,開其上,取其本度橫置開上,令三合,其狀如 形,複以朱塗兩端畢,三處同時起火灸之,各一百壯愈。

〔河〕凡覺中風,必先審六經之候,慎勿用大熱藥烏、附之類,故陽劑剛勝,積若燎原,為消狂瘡腫之屬,則天癸絕而榮涸矣。

〔羅〕雲∶中風人初覺,不宜服腦、麝,恐引風入骨髓,如油入麵,不能得出,如潮痰盛,不省人事煩熱者,宜用下痰,神效。

〔潔〕雲∶中風如小便不利,不可以藥利之。既已自汗,則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使榮衛枯竭,無以製火,煩熱愈盛。當候熱退汗室,小便自行也。

〔丹〕治中風方,續命、排風、越婢等,悉能除去,而《千金》多用麻黃,令人不得慮虛。以風邪不得汗,則不能泄也。然此治中風不汗者為宜。若自汗者,更用麻黃則津液轉脫,反為大害。中風自汗,仲景雖處以桂枝湯,至於不住發搐口眼 動,遍身汗出者,豈勝對治。此時獨活湯、續命煮散,能複榮衛,卻風邪,不可缺也。(獨活、續命散,方風螈條)〔《千》〕治中風,無密室者,不可療。強人居室不密,尚中風邪,況服藥之人乎。服汗劑,必根據此法。

〔丹〕寒則筋急,熱則筋緩。緩因於弛長,縮因於短促。若受濕則弛,弛因於寬而長。然寒與濕,未嚐不挾熱,三者皆因於濕。然外濕,非內濕無以啟之,不能成疾。致濕之由,酒麵為多,魚與肉繼以成之。若甘滑、燒炙香辛硬物,皆致濕之因,戒之慎之。藥中肯綮矣。若將理失宜,雖聖醫,不治也。天產作陽,氣浮發熱,先哲格言。但是患痿之人,若不能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全也(丹溪斷痱病為痿)。凡人初覺食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內必中風之候也。宜先服愈風湯、天麻丸各一兩料,此治之先也。是以聖人治未病,不治已病。中風人能食,蓋甲己化土,脾盛故能多食。此脾愈盛,下克腎水,腎水虧則病增,宜廣服藥,不欲多食,病能自愈。中風多食,風木盛也。盛則克脾,脾受敵,求助於食。經曰∶實則夢與,虛則夢取。當瀉肝木,治風安脾,脾安則食少,是其養矣。

肺脈微緩,為痿 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全文見治虛實法)。脾脈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同上。經雲∶脈緩者多熱,蓋風痿即風痱之類)〔《素》〕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大奇論。王注雲∶從謂男發左女發右也)〔《玄》〕中風不語者,為病在心髒。脈反沉者,治難見效。凡病脈不應病者危。

〔丹〕《脈訣》內言不治證見,則不可治。筋枯,不治。動則筋痛者,是謂筋枯。以其無血滋潤筋骨也。

產後中風

〔丹〕產後中風,口眼 斜,必用大補氣血,然後治痰。當以左右手脈,分其氣血多少以治,切不可作中風治,用小續命湯及發表治風之藥。

〔雲〕治產後中風,半身手足不遂,言語謇澀,恍惚多忘,精神不定。

獨活 當歸 芍藥 防風 川芎 玄參 天麻(各五錢) 桂心(三錢)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覺效,更作一劑。又作丸,每服二十丸。如有熱,加葛根五錢;有冷,加白術五錢;若有氣症,加生薑一兩半;若手足不遂,加牛膝一錢半,萆 三錢,黃 四錢;若腹痛,加當歸、芍藥七錢半;若不食,加人參五錢,玄參一兩;若寒中三陰,所患必冷,小續命湯加薑煎;若暑中三陽,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心一半,加薄荷煎。

〔《保》〕血風湯 治產後諸風,痿攣無力。

秦艽 羌活 防風 白芷 川芎 芍藥 當歸 白術 茯苓 熟地(各等分)上為末。一半蜜丸,一半散。酒調下五七十丸妙。

〔《食》〕治產後風虛,五緩六急,手足頑痹,氣血不調,大豆一升,炒令熟,熱投三升酒中,密封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