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王磷同專門來到七十九標標部大院找到袁肅,與袁肅詳細談論了一下關於洋人要在灤州開礦的事情。
就單從王磷同個人角度上來說,他的的確確是巴不得能引進洋人的外資來開放灤州,開礦本來就是一項技術產業,國內目前幾家有規模的金屬礦場全部都是中外合資。沒有洋人的設備,即便開挖出來的礦石,也不能得到完全的冶煉。
袁肅自然是知道王磷同的心思,對方如此苦口婆心的說這件事,可見洋人肯定開出了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報酬。他不相信以王磷同混跡這麼多年的人生閱曆,還看不出洋人是別有所圖,隻不過對方完全沒有保護國家、民族利益的意識罷了。
並非隻有王磷同一個人沒有這樣的意識,在清王朝“家天下”的統治之下,再加上幾千年封建迂腐的思想觀念,隻怕大半個中國的人口都沒有這樣的覺悟。
他沒有直接回答王磷同的話,隻是打了一個比方:“一個商人給你十塊錢,他絕對會想盡一切辦法再從你身上轉會一百塊錢甚至一千塊錢,這還是比較有良心的商人。如果遇到沒有良心的商人,他給你十塊錢之後會直接要你傾家蕩產再賠上性命。”
這個比喻王磷同當然知道涵義,隻是他堅持認為洋人不可能壞到這種程度。
袁肅沒有再打算繼續勸說王磷同,因為他很清楚王磷同心裏早已經有了決心,而恰恰這件事是他力所不能及。雖說眼下他掌握著七十九標部分兵權,也牢牢控製著灤州民防,並與一眾灤州豪紳相依相附,但畢竟自己不能什麼事都插手,尤其還是灤州民政方麵。
當即,他沒有再多說什麼,僅僅隻是用一種極為深刻的語氣告誡王磷同,如果洋人在灤州幹出自己不能容忍的不法勾當,自己一定會嚴辦這件事。同時他還奉勸王磷同,就算對方不為自己著想,也應該為後世的子子孫孫著想,難道希望後代永遠被人指罵是“漢奸”嗎?
這番話的成份很重,一時讓王磷同陷入了沉默。
當然,在王磷同心裏他依然在咒罵袁肅多管閑事,他認為如今中國替洋人辦事的“漢奸走狗”多得去了,難不成後世的人偏偏咬定自己一個?
隻不過他雖然這樣犯著嘀咕,可同樣考慮到袁肅對這件事的強烈反應,洋人投資開礦隻是一時之利,可隻要袁肅不離開灤州,自己今後還得仰仗這位“小袁公子”的照應。相比較之下,洋人這點甜頭不嚐也罷。
在沉默許久之後,他故作深沉的歎了一口氣,接著反問袁肅這件事到底該怎麼辦。
袁肅看得出來王磷同已經打算退步了,於是也沒有再像之前那麼強烈的語氣,隻是告訴王磷同這件事必須慎重處理,就算最終拗不過洋人和上麵串通一氣,等洋人開始辦廠時也要全程嚴格監督。
聽到這裏,王磷同總算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得到袁肅這樣的回答,這件事多多少少還是有可以辦下來的餘地。
之後的幾天裏,彭加勒倒是來找過袁肅兩次,不過袁肅都是一副冷漠毫無熱情的態度,並非是他有強烈的排外情懷,隻是在這個環節自己不希望節外生枝。不管洋人是什麼企圖,他們的到來隻會讓灤州的局勢更顯得錯綜複雜。
彭加勒第一次來找袁肅隻是隨意談了一下重機槍的使用情況,並且一副體貼的樣子詢問是否有什麼缺陷或者需要幫助的地方。這些袁肅都是簡單的應付過了,畢竟他現在並沒有立刻讓重機槍投入使用,反正在試槍的時候並無大礙,也就沒有計較那麼多。
第二次會麵的時候,對方倒是十分直接的詢問袁肅日後有沒有繼續擴充軍備的打算,並且還給出了一份優惠的軍火報價單。袁肅倒是仔細看了一眼這份報價單,比起王磷同派人從天津帶回來的那份報價單,前者要顯得簡潔許多,很多沒必要的舊式武器全部剔除,所有價格也都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尤其是法國生產的武器,甚至要大大低於其他國家武器的價格,幾乎都已經很接近國產武器的單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