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出現象的同時,袁肅也沒忘寫出了改善治理的辦法。他並沒有抓住軍閥割據、官場腐敗的問題大做文章,畢竟這些情況不是一天兩天,就算北洋內部的幾位大人物,同樣是手攬重兵、公權私用,犯不著在這一點上得罪太多人。
正因為如此,他才提出“務實”一說,提倡從精神層麵改善國內政局虛偽浮躁的一麵。這樣雖然下筆不重,甚至連這篇策論的本身看上去都是滿口虛言,可一則能順理成章的帶出該說的話,二則又不用顯得自己太過“極端”。
總的來說,這篇《務實論》的論點是假,主要是借旁敲側擊的手法,來把國內現狀危機一一點破一下,順便還通過“務實”鼓吹中央集權,以中央政府的強勢來克壓地方政府的強勢,從而消弱地方割據日益嚴重的局麵。
第一篇策論成文之後,袁肅又花了一個鍾頭的時間反反複複斟酌修改,不光是為了檢查錯別字,同時還是將修辭手法、辭藻之類盡量歸置合適。
為此,中午的時候他甚至沒時間前去食堂吃飯,完完整整修改完畢時,一看懷表早已過了一點鍾。食堂的夥食供應製度是他親自擬定,過了時間那就沒東西可吃,自己可不會壞了這條規矩。反正此時此刻精神奕奕,隨即又提筆開始撰寫第二篇“軍事論”。
軍事論對袁肅來說要簡單的多,不僅有命題方向,而且身為軍人又是分內之事,完全可以輕鬆應對。不過,若僅僅是為了混一個合格,那自然是十分簡單,隻是他要的不僅僅是合格,而是能夠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
好在穿越來到這個年代之前,他曾經在軍隊裏擔任過士官,後來兵役結束後才轉業去當刑警。無論是在軍隊擔任士官還是後來轉業為刑警,這兩個身份對這次策論都有不少的幫助,自己相信以二十一世紀超前的軍事理論和實踐,足以寫出一篇頗具超然的策論。
袁肅將軍事論的題目定位《歐遊練兵考》,雖然他沒去過歐洲,不過現如今軍隊保送出國留學的軍官多不勝數,隨著洋人的到來也帶來了不少關於西方國家的書籍,要解釋這篇策論題目並不是什麼難事。
雖然命題方向限製在練兵上麵,不過袁肅昨天晚上經過生死熟慮,決定還是要在策論裏麵點出目前中國軍隊的弊病之處。
《歐遊練兵考》的核心思想是“練兵的體質不如練兵的素質”,他列出日本、英國以及德國三國士兵的基本情況做為比較,此三國士兵除了有豐富的訓練項目、訓練條件和訓練環境之外,同時還注重於士兵行為規範和文化教育。
素質是一個籠統詞,它並不僅僅是指文化程度,也包含體能和思想境界。中國經曆五千年封建的積淤,民智狹隘難開、民生艱苦困難、民心消沉自封,從根本上已經很難與列強國家相匹敵。再加上如今政局混亂,地方軍權日益龐大,對征兵和治兵都缺乏嚴格要求,將領隻知貪汙奉承,士兵隻求喂飽果腹。
在文章中,他甚至毫不遮掩的大膽放言:今日之****,將懂內戰而不懂禦外侮,兵可內戰而不可守國疆。
這句話表麵上來看隻是一腔熱血的憤慨之言,卻也是故意預示國家軍閥混戰即將展開。
要想練就強大的軍隊,就要從士兵的根基抓起,培養士兵的思想和觀念,肅清軍隊內部不良風氣。同時提高軍營生活質量,杜絕歪風邪氣和懶惰消極的習慣;每一餐讓士兵都吃飽,軍餉都能拿足;新兵訓練結束之後,亦要堅持營中每日操練,正所謂一懶俱懶;將不正則兵不直,務以軍法來振軍紀,以軍紀來樹軍風。
事實上貫穿全篇的許多內容,放在時下國情來看都是不能實現或是很難實現的事情。但不管怎麼說,策論的總體思路還是在講究“務實”,凡事一步一步的來,大部分軍隊不能執行,那就從小部分可以執行的軍隊先開始。
“軍事論”寫完之後,袁肅同樣做了認真修改,隨即將兩篇策論仔仔細細謄寫了一遍,總不能修改的痕跡到處都是便直接交上去,印象分都會扣去不少。整理完畢稿件,他去標部營樓文案室取了一封牛皮紙信封封裝完畢,立刻派人送到城內郵局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