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就有關於袁肅推崇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說法,現如今袁肅榮升護軍使,繼續奉行這樣的觀念也是合情合理。有人暗地裏頗有怨言,也有人心懷欽佩之意,但眼下最首要的還是得盡快落實袁護軍的吩咐。
在政治工作會議召開的同時,軍事工作會議同步進行。
三天的會期當中,袁肅並不是每一場會議都到場參加,參加軍事會議時,則由王磷同代替主持政事會議;參加政事會議時,則由陳文年主持軍事會議。事實上袁肅不參加的會議,基本上是討論一些雜項細節,自己完全用不著過於操心。
軍事工作會議並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務,巡防營已經整編完畢,各團防區業已落實到位,相信二團、三團的軍官們現在也徹底老實服從了。
袁肅主要提出了兩項軍事發展計劃,其一是擴軍,其二是軍事人員的培養。
盡管現在他已經具備堂堂正正的官方身份,同時還是一旅之長,可擴軍依然不是說擴就能擴,貿然擴軍隻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必須經過層層的審批報告方才能名正言順的擴軍。
除此之外,他所謂的擴軍不單單是指招募新兵,嚴格的來說是擴充軍事力量。
募兵方麵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強軍隊的戰鬥力。因此除了募兵,他還製訂了更新武器裝備、強化軍事訓練以及整頓軍紀等方麵的計劃。
預計在兩個月之內,將三個團與旅部警衛隊的建製全額滿編,六個月之內完成全軍的集訓和武器裝備統一化。至於軍紀軍風的問題,暫時沒有辦法進行估算,畢竟各團各營士兵的素質良莠不齊,隊伍常年缺乏正規的管理,很多問題根深蒂固,一時半會可能無法更改。
在武器裝備方麵,袁肅同樣有自己的預想,在坦克和戰鬥機沒有完成形成戰術之前,陸軍最強的兵種理應是炮兵。他想過建立一支精幹的炮兵部隊,隻可惜現在條件不允許,也不能說購置幾門大炮然後請幾名教官就能展開炮兵訓練。
始終炮兵是一個技術活,而且在陸軍當中算得上是高危作業,會開炮不一定能駕馭炮,這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經驗才能熟練操作的兵種。
考慮到種種因素,他隻能暫時擱置組建炮兵的計劃,轉而推崇配備更多的重機槍,組建更多且更具有戰術運用的火力加強營。因此,在保證全軍步槍製式化的同時,他也希望能達到每個營能裝備一到兩挺重機槍,如此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沒有重武器的缺憾。
至於軍事人員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同樣是為了增強軍隊的實力。
以前隻有兩個營的兵力,並不擔心人事上會出現紕漏。然而現在是一個旅的番號加上近一個師的兵力,尤其是下麵三個團團部幾乎都是囫圇吞棗倉促建立,團部的軍官清一色來自營務處。可以說第一混成旅現在沒有一個成熟的高級軍官,就連陳文年、趙山河、何其鞏這些人都不是。
袁肅一躍成為護軍使,帶動手下一批部將也都連跳兩級,這其中的跨度實在過大。一個少尉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攀升到中尉,這並不是沒有道理。軍隊不是職場,軍官經驗和能力都是得經過一絲一毫的積累。
在培養軍事人員方麵,袁肅必須兩頭抓,一方麵要加強高層軍官的教育,另外一方麵還要提高基層軍官的素質。後者可以繼續鼓勵何其鞏發展隨營學堂,逐步將隨營學堂正規化、規模化、質量化。而前者則可能要棘手一些,在這個時候既不能派人去國內國外深造,也沒辦法通過隨營學堂來提高水平,隻能一步一埃慢慢的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