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蒙上一層灰蒙蒙的顏色,既是烏雲也是雨幕。雷諾森、理查德和漢克再次來到旅部大院時,是這天早上九點鍾的時候,突然聚變的天氣讓這些英國人有些不適應,為此還特意多帶了幾名隨員,幫忙打點撐傘。
迎入旅部營樓二樓的小會議室,奉上熱茶一番寒暄,繼而便在長桌左右分列落座。
雷諾森、理查德等人今天特意帶來了兩名翻譯人員,一名中國人,一名英國人,意在對條款文本進行雙重翻譯。這次會商前前後後準備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看上去彼此都很隆重對待,事實上到今天這個階段已經沒有太多冗餘的繁文縟節。
這段期間英國方麵準備好了兩份合作協議書的樣本,草本早在大半個月之前就已經給袁肅過目,而今天他們帶來的一份經過詳細調整的修訂本。會商的內容沒有激烈的辯論,僅僅是對修訂本逐款逐條的解釋、討論、再修訂,甚至連再修訂也隻是細微的修改,重要的條款彼此雙方心裏早已有數。
在這份修訂本的條款裏,英國承諾提供的武器包括四千支“李·恩菲爾德”步槍,配套子彈四十萬發,米爾斯式手雷一千顆,以及租借八挺維克斯式重機槍(英製馬克沁)。關於米爾斯式手雷,也就是英軍早期裝備的菠蘿式手雷,在合約裏提到隻要袁肅麾下有具備生產此類武器的條件,英國可以最優惠的價格轉讓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
米爾斯式手雷要比現在流行的木柄手雷方便許多,首先一點就是生產上更簡便。木柄手雷的木柄需要經過七、八道工序加工才能合格生產,不僅成本昂貴而且殺傷力不如菠蘿型手雷。當然,因為菠蘿型手雷體積小,在遠距離投擲上比不及木柄手雷,而木柄手雷同時采用集束捆綁引爆來增加威力。
總之,兩者各有其長也各有其短。對於眼下追求快速發展的袁肅來說,他當然更傾向於菠蘿型手雷,這樣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就滿中國木柄手雷配合文盲的現狀,突如其來的菠蘿型手雷說不定還能造成意外的效果。
關於“李·恩菲爾德”步槍和維克斯式重機槍,袁肅打心底其實不太願意接受這樣的武器裝備,簡單一句話,英國人的製式裝備與中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太格格不入。早在甲午戰爭之前,中國就以德式裝備為主流,這也是為什麼漢陽造步槍能服役這麼多年的原因之一。而放眼整個曆史,英國和德國大部分時候都是敵對的。
之前袁肅訂購的德製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與現在英國提供的維克斯式重機槍雖然都是馬克沁係列產品,但也僅僅是槍械原理上一樣,然而前者的口徑是七點九二毫米,後者的口徑是七點七毫米,注定是無法統一配彈。
李·恩菲爾德步槍口徑同樣是七點七毫米,它的特點就是開創了世上絕無僅有的短步槍理念,槍身長度是介於常規步槍和卡賓槍(騎兵槍)之間,很適合在一定規模的塹壕戰中使用。此外,該槍還有兩個足以稱道的優點,一是雙層彈匣供彈,二是采用由詹姆斯·帕裏斯·李(JamesP·Lee)發明的後端閉鎖的旋轉後拉式槍機。
閉鎖式旋轉後拉槍機的特性就是拉栓上膛的速度非常快,配合雙層彈匣的十發子彈,可以提供持續並且迅速的火力輸出。
然而李·恩菲爾德步槍的所有優點,也恰恰是它所有的缺點。因為特定的槍身長度,使得步槍一旦安裝上刺刀就無法精準射擊,而且在白刃戰中也不如常規步槍有優勢,而事實上上在李·恩菲爾德步槍使用曆史上,幾乎很少有士兵安裝刺刀。
雙層彈匣與閉鎖式旋轉後拉槍機,在提供快速輸出的同時,也使得交替火力十分困難。畢竟這個年代不像是二十一世紀,士兵可以攜帶多個備用彈匣。一旦士兵打空了子彈,必須卸下彈匣來裝填子彈,比起用彈捎五發子彈一裝填的步槍來說,自然要慢了許多。
更何況,射擊速度越是頻繁,子彈消耗越是快,後勤壓力也越是沉重。
不過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袁肅之所以下定決心跟英國人合作,徹頭徹腦的更換英式裝備,一方麵英式裝備確實在質量上有優勢,另外一方麵是他決心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好好的玩一把穩贏不輸賭局。
他很清楚,無論是做為一個軍閥還是一個政客,要想獲得最快速度的發展,免不了是要借助西方列強的資助。他也很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前和戰後的局麵,協約三國與同盟三國在戰前的軍備競爭可謂是近乎瘋狂的行動,不管是了開戰準備還是為了威懾敵方,兩邊都是抱著寧濫勿缺的態度來辦事。
正是因為這種緊張的國際關係,他才能夠如此輕易的獲得英國的支持。而這場戰爭最終是協約國獲勝,到時候自己也能利用與英國人的關係,從中謀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廉價大批購買戰敗國德國的機械設備、軍備武器,再比如向德國傾銷食品、衣物等等。
在討論完這些基本的軍備讚助之後,袁肅還額外的向理查德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英國方麵能夠再贈送四千套銅製頭盔。
英國最著名的頭盔當屬MK2型鋼盔,也是被俗稱為“農夫盔”的大盤子形狀頭盔,隻不過鋼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陸續衍生出來,而現在各國軍方壓根沒有鋼盔的概念。如今各國軍隊的頭盔基本上都是銅製,而且僅僅是起到裝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