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袁肅先去第一團營地視察了一下,又乘坐前往古城牆巡視城外難民的情況,到了傍晚才返回行營。他找來陳文年、趙山河、孫連仲和孫德盛四人,一起商討了一下軍事戒備方案。這套方案是用在緊急情況之下,早在昌黎縣的那會兒,他已經做出了明確的底線,迫不得已之際自己絕不會心慈手軟。
根據陳文年這段時間在臨榆縣和山海關的活動,他料定城外的難民一旦發生暴動,最有可能就是沿著鐵軌闖城,因此隻要將兵力集中在京奉線的段落上即可。而且難民暴動無非是餓極了才孤注一擲,一方麵難民長時間饑荒,另外一方麵這些窮苦老百姓又沒有武器,隻要及時壓製住暴動的苗頭即可。
除非是這幾萬難民一起鬧事,否則基本上很難突破火車站附近的武裝駐防力量。
“這些都是下策,以備不時之需罷了。正如我上午跟縣府的那些官員所說的那樣,關鍵還是要治理和疏導。我有一個想法,雖然同樣是杯水車薪,但緩解危急之勢不在多少而在有效,能幫一點是一點吧。”袁肅緩緩的說道。
“大人,您有什麼打算?莫不是你要安排一些難民到咱們灤州來?”陳文年試問道。
“沒錯,關外災情雖然縱深極大,但咱們灤州這幾年好歹還算是湊活,沒什麼大災大害。原本我打算與灤州政府的王大人開辦一家工廠,如今正好可以雇傭部分工人加以培訓,他們培訓完了工廠差不多也籌備好開張。”
“可是,才一家工廠又能招募多少工人?”孫德盛摸了摸腦袋,憂慮的說道。
“按照我預計規模,大約三百人吧。這隻是一部分,另外咱們第一混成旅同樣可以借機擴充一下實力,當然我不可能從難民當中招募正規軍,而且現在我們番號歸轄第二鎮也不敢輕易募兵,但是擴充一下軍中雜役、後勤部隊還是可以的。”袁肅進一步說道。
“大人,不是卑職多嘴,眼下我們第一混成旅剛剛立足,雖然有六個縣的轄區,可說到底還是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現在招募這麼多雜役,隻怕會難以保證軍中的收支。”趙山河說話沒有拐彎抹角,就連臉色都顯得很憂愁。
“先前我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能招多少是多少,無非是多幾張嘴吃飯罷了。縱然救不了成千上萬人,但也不能不救百來十人。公台,軍中情況你最清楚,你估算一下尚且還能添置多少名額?”袁肅轉向陳文年問道。
事實上陳文年在第一天到達山海關時,同樣考慮過吸納一批難民前往灤州,因此他在這個方麵是早有精心計算。現在見袁肅也有這樣的決心,倒是當真可以嚐試一番。不管是招募正規軍還是雜役,都是可以起到擴充軍力的作用,更何況真到了戰爭膠著的時候,雜役扛上槍一樣能上前線作戰。
他沒有過多的猶豫,直截了當的回答道:“這件事我早先就考慮過,依目前我們第一混成旅的軍費狀況,即便這些難民不要軍餉,也不給他們配發軍中標準的物資,最多最多也隻能招募五百人。而且這五百人還不能確保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