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吳大人的意思了,這件事若是讓我來辦,我倒是有七八分的把握。我在灤州那邊與洋人還有幾分交情,約出來大家四四六六說清楚,未必不能成事。然而我手頭上也隻有這十一萬的資金,再者其中還有一部分已經購買了糧食,更何況也不能把所有資金都拿來辦項目,要知道難民們現在隻盼著有一口飯吃,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好賑濟工作。”
袁肅在說話時故意顯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更兼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給人的感覺就彷佛是百分之一百可以吃定洋人。
“若袁大人真能重新主持這兩個大項目,我臨榆縣與撫寧縣大可再進行一次籌資,必定能助袁大人一臂之力。在下保守的估計,單單洋河水庫的工程足以解決一萬難民的安置,而南戴河碼頭和砂場隻要形成產業的規模,一樣能夠保證數千人有飯碗。”吳立可有幾分激動的說道,對於他來說這兩個項目絕不是政績也不是緩解災民問題這麼簡單。
正如袁肅所說的那樣,洋河水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單單水力發電一項就能給兩個縣城帶來巨大的生產力,生產力提高了,稅收也就提高了,順便從中還能謀取不小的紅利。更別說水庫提供的灌溉、供水、漁業所帶來的眾多利益。
袁肅嘴角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遠的笑容,語氣欣然而輕鬆的說道:“是嗎?你們兩縣能在多久時間裏籌集這麼龐大的資金?”
吳立可盤算了一下,繼而說道:“若是有袁大人出麵,快則半個月,慢則一個月,最最遲也遲不過兩個月。關鍵是官辦商營,隻要把經營權放出去,這麼大的工程,其中的利益誰都清楚,足以引來許多商號的投資。”
袁肅緩緩的點了點頭,漸漸換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不疾不徐的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而且我對這兩個項目的的確確很感興趣。重要的是這兩個項目不僅利國利民,還能解決眼前難民的困境。這樣吧,今晚你找幾個行業內的熟人來,我們詳細討論一下。”
吳立可眼睛頓時冒出金光,難掩興奮的連忙應道:“哎呀呀,袁大人真是我們臨榆縣的救星呀。好,好,在下一定安排好今晚的會麵。”
一旁的陳文年總覺得這件事情大有不對勁,本欲開口說話,不過卻被袁肅遞來一個眼色,隻好欲言又止。
吳立可察覺到袁肅對陳文年使眼色,心頭不由自主生出一股疑惑。不過這些事他又不方便明說,隻能暫時埋在心裏。頓了頓之後,他臉上依舊掛著笑容問道:“那麼,袁大人若沒有其他吩咐,在下這就告辭先去準備準備?”
袁肅頷首道:“那就先這樣。”
吳立可正要轉身離去時,袁肅忽然招了招手,又補充的詢問道:“哦,對了,我一直有一個私人問題想要請教吳大人。”
吳立可笑嗬嗬的說道:“請袁大人示下。”
袁肅好整以暇的說道:“你與山海關鎮守吳大人同宗,不知道你們二人可否是本家?”
吳立可笑道:“哪裏哪裏,在下已經在臨榆縣任上有十五年之久,吳大人是八年前才調任山海關總兵。袁大人聽我二人的口音也應該知道不是本家了。”
袁肅深意的笑道:“原來如此,這樣也好。那麼,我就不送吳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