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9章 借力打力(1 / 2)

隻過了一天的時間,萬福堂案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臨榆縣。大街小巷議論紛紛,有人歎息萬福堂前任神父的英名被現任神父敗壞的幹幹淨淨,有人卻拍手叫好,洋鬼子就從來沒有一個好東西,也有人義憤填膺,到處聲稱一定要將竇神父一幹人等嚴辦到底。

在各地的酒樓茶肆裏,人們都將這件事當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又是添油又是加醋,讓這個案子就彷佛是百年難遇的奇案一樣。而在這些議論當中,也有人提及到袁肅袁司令,老百姓們在臨榆縣生活了幾十年,十分了解官府是不敢招惹北戴河的洋人,放眼整個山海關轄區,如今隻有這位袁司令敢硬這個脖子。

坊間都傳聞其是大總統的侄子,可這位袁司令終歸是外人,到底能不能把這個案子辦的有頭有尾誰都說不清楚。不過相比吳承祿和本地縣府大大小小的官員,老百姓們更願意相信這位袁司令是能辦實事的人,這一點從賑災的進展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照我說,袁大人是能幹的人,這次一定能把洋鬼子辦踏實了。”

“算了吧,還能幹,這年頭當官的最能幹的就是搜刮、勾結。我看,這袁司令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鬧的這麼響當當,等災情賑濟結束之後,他還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你不懂就不要亂說,袁大人是大總統的侄子,他還怕洋人不成!”

“就是就是,我家掌櫃經常去灤州辦貨,灤州那邊都誇袁大人是好人。”

然而熱議歸熱議,在近代中國的社會上,老百姓們熱議的問題很大一部分都會被官方會敷衍了事。平頭百姓的人數再多,嗓子再大,最終還是抵不過官府喉舌的一則通告。

北戴河洋郊區同樣對竇神父的案子十分關注,萬福堂的信徒們實在接受不了這樣的控告,他們所信仰的宗教代言人,居然會是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罪犯。這是對許多信徒精神層麵上的打擊,也是對涉案的許多上流名紳們利益上的衝擊。

早上的時候,洋教區的許多士紳們就在一起開會討論,聲稱這是中國人的汙蔑。隻是這種單方麵的言論說服力極其微弱,因為臨榆縣府在昨天下午就發布了告示,將案情細節以及竇神父親口供認的消息做了通傳。

洋士紳們隻能從顧全顏麵的角度出發,希望能盡快把這件事掩蓋下去。他們相信以先進的西方文明,足以像幾十年前發生的那些教案一樣,在外交上采取強硬態度逼迫北洋政府妥協,然後誰也不要再重提這件事,就這麼讓它消失。

心照不宣的會議結束之後,當天下午洋教區便選舉了五名外國代表前往臨榆縣,向袁肅以及臨榆縣縣政府提出抗議。

袁肅在臨榆縣縣政府接見了這些所謂的代表,對於這些代表所提出的抗議也做了一一解釋,而他的立場根據就是北戴河是中國領土,領事裁判權不適用於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