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9章 對話叔父(1 / 2)

不管怎麼說,他必然是要走這一趟,或許今晚就會知道袁世凱對自己究竟是什麼態度。

應了一聲之後,他還是先洗了一把臉,隨後出了房門跟著這名仆從前往書房。

懷仁堂的大總統書房有三處,一處是平日辦公所用的大書房,一處是中庭用作收藏古本、古玩之類的書房,偶爾也在這裏接見外賓,最後一處則是在官邸二樓的私人書房。沿著院內的走廊繞了一圈,袁肅察覺到自己是前往袁世凱的私人書房,心中不由揣測著這次見麵確實會有非同小可的意義。

沿著樓梯來到二樓,仆從敲響了書房半掩著的房門。

裏麵傳來袁世凱低沉的聲音:“克禮來了嗎?”

仆從沒有應答,隻是讓開身子讓袁肅上前去。袁肅會意的立刻走到門前應了一聲:“叔父,是小侄來了。”

袁世凱沉吟的說道:“進來吧,等你多時了。”

仆從向袁肅鞠躬告退,袁肅這才推開虛掩著的房門走進了書房。進屋之後隻見袁世凱正端坐在向陽的書桌後麵,端著一本線裝書正細細的讀著。他恭恭敬敬向著袁世凱的側身背影行禮,同時請問道:“不知叔父找侄兒有何吩咐?”

趁著行禮的間隙,他忽然瞥見袁世凱手中所看書本的名目,卻是一本名叫《間島問題》的書。他記憶裏是有一些印象的,仔細一陣思索頓時想起來,這本書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眼下風頭正盛的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

據說這本書是在一九零七年時,宋教仁到東三省試圖發動革命,革命沒有成功,他卻發現日本企圖侵吞中國領土的野心。不僅是愛國情懷,更是因為對邊疆史地的濃厚興趣,促使他真正坐下來,寫出了《間島問題》。

宋教仁曾在武昌文普通中學堂學習,在日本又先後進過法政大學速成科、早稻田大學預科,相對於宋以前甚至宋同代的一些研究史地的學者,他的知識結構比較新,這影響到他研究邊疆史地時的方法、思路以及史料運用等諸多方麵。

他心中不禁嘀咕起來:叔父怎麼會看這本書呢?

袁世凱沉吟了一聲,繼而放下了手中的書本,起身轉向袁肅,對其招了招手說道:“來,克禮,先坐。今日找你來,也是因為你我叔侄二人從來沒有好好談心過。聽說你後日就要啟程返回灤州了,所以今日才特意抽空找你聊一聊。”

袁肅在袁世凱的招呼下,於書桌旁邊的一張椅子上落座下來,他一絲不苟的說道:“原來如此,說來小侄也確實有許多事情要向叔父請罪,如今小侄能有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全仰仗叔父提點,今後也希望承蒙叔父不嫌指教。”

袁世凱嗬嗬的笑了笑,不疾不徐的說道:“既然是一家人,就毋須說這樣的話。不過你仍然要記住一句話,你雖是我侄子,但最多是有得天獨厚的機遇,今後路該怎麼走還得看你個人的能力品行。若是你仗著有我這叔父就可以肆意而為,不僅天下容不得你,我這個叔父也一定不會坐視不理。時代變了,現在是民國,可不是以前那種家法即國法的年代了。”

袁肅連忙點了點頭,鄭重其事的說道:“叔父教訓的是,小侄一定牢記在心。即便是以往家法即國法的年代,小侄也深知做事應該奉公守法、嚴於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