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1章 集權之見(1 / 2)

“剛才叔父在看的書不是正是宋教仁所著《間島問題》一書嗎?宋教仁能寫出這樣一本書,由此可見他不僅是一個學者,更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愛國者。雖然小侄從未與其人打過交道,但是此人過去幾年所做所為,完全可以看得出是一位真正的實幹家。小侄主張務實主義,與這位宋教仁先生可謂不謀而合。”

“愛國者,南方那些惹是生非的人都口口聲聲自稱是愛國者,若真正愛國,那就應該老老實實才是。”袁世凱頗有介懷的說道。

“叔父,相比之下您應該比我更了解宋教仁才是。不過即便如此,小侄也還是有一些個人之見,隻希望叔父不要見笑才是。”袁肅又說道。

“說說。”

“小侄認為當下若要解決國民黨的問題,可分為上中下三策。”

“是嗎?”袁世凱忽然笑了起來,他總覺得袁肅是在故意學著古人的把戲來故弄玄虛。

“上策是與宋教仁合作,集北洋之實權與國民黨之民望,共同促成中央集權之實現;中策是假意與宋教仁合作,先穩定民心與輿論,再獨以北洋之力一匡天下,建立集權;至於下策,那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以武力鏟除所有隱患,從而達到大總統獨裁之製。”袁肅說這番話是特意經過一番醞釀,這才敢如此直言不諱。

“什麼!”袁世凱悍然色變,幾欲激動的站起身來,不過最終還是克製了情緒。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他心中不禁對袁肅的看法全然改變,之前的話隻能說是中規中矩,可剛才提出的上中下三策竟是有一種未卜先知的意味,可哪裏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能有的見識?

“叔父請息怒,小侄也是希望能幫叔父分憂罷了。我中華民國立足未穩,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不能有任何草率和遲疑,正因為如此,非常之事當行非常之策,隻有獨裁專權才能避免種種不必要的內部消耗,盡快扶正國家的發展道路。在這一點上,小侄是千百個支持。”

“你當真如此認為?”袁世凱威嚴的問道。

“一點不假,所謂中央集權的前提就得有一個代表中央的強權者。南方那些官僚士紳、政客黨首都隻是一些抱著空手套白狼的心理,放眼宇內也隻有叔父您才是真正可以攬權的人物。無論上中下取哪一策,最終的結果都必須是叔父您執掌大權,所變的無非是執權的過程和方式罷了。”袁肅字正腔圓的說道,一點也看不出說話中的破綻。

袁世凱隻是微微的頷首,甚至頷首的動作都不是很容易能看的出來。單從袁肅的這番解釋上確實不容易聽懂內裏的涵義,不過以他的老謀深算自然還是猜出了一個大概,所謂上中下三策無非就是願意不願意耍手段,宋教仁再怎麼強硬也是一個書生,隻要能放下一下架子陪著地方耗下去、磨下去,宋教仁終究是成不了氣候。

當然,如果有諸多擔心和憂慮,那索性就采取下策,正所謂眼不見為淨。隻是之所以被稱為“下策”,這其中肯定是要承擔很多風險。

他可不是一個愚蠢的人,再蠢也不至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考慮到這一點,他不得不再次感歎袁肅這個年輕人,看著斯斯文文、老老實實,竟然能臉不改色的提出這樣一道凶狠的策略,對方要麼是料定自己不會選這一條,要麼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倘使是後者的話,那這個年輕人可決計不能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