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北京依然吵的沸沸揚揚,國會雖然遭到關閉,但那些國會議員們卻仍然逗留在京城。對於目前國內紛紛報道的消息,這些議員們自然是心知肚明,不過他們心中還是抱著一些希望,那就是這一切僅僅隻是一場誤會,是屬於政見問題,而絕非是政治上的鬥爭問題。
然而,對於宋教仁遲遲沒有任何消息,還是有個別一些國民黨籍議員意識到事態嚴重性。可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現在能做的又有多少呢?失去了國會,他們這些議員幾乎什麼都不是,除了發表社評、號召、呼籲之外,其他一切都沒有效果。
到五月中旬,外界傳言第二鎮一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和一個炮兵旅已經在山東境內,與王懷慶、靳雲鵬第五鎮諸部會合。第二鎮和第五鎮正在繼續向省南轉移,同時在徐州的江防軍張勳部也公開接受北洋政府陸軍部的命令,一方麵做好迎接第二鎮和第五鎮南下的工作,另外一方麵則準備向江蘇腹地推進。
張勳的公開接受命令,在他本人來看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然而對外卻引起了極其重大的反響。
縱然第二鎮和第五鎮,以及河南李純部頻頻調動,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熱點新聞。但是畢竟這些軍事行動官方是沒有任何正麵報道,所以一切都隻是隱藏在台麵下麵的行動罷了,即便需要解釋的時候都可以說是部隊調防。
然而張勳的舉動卻全然打破了北洋政府沉默已久的態度,從正麵曝光了這是陸軍部授意之下的軍事行動,儼然戳破了這最後一層既薄弱又透明的窗戶紙。
不得不說,當徐州發出來的通電消息傳出來後,僅在當天下午孫中山就發起了更為強烈的回應,號召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反對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倒行逆施。並且第一次公開的指出,北洋政府咄咄逼人的軍事行動,必然是在陰謀以武力鎮壓反對人士,借以維持獨裁專製的北洋統治權。
除此之外,國民黨再次召開黨內大會,僅僅一個晚上便通過《維護臨時約法武力討袁綱領》,次日便將《綱領》派發到各省諮議局,就連北方諸省也都收到了這份通電書。在這份《綱領》通電書裏麵,國民黨人明確的表示將會恢複大革命時期革命軍製度,組織革命軍即日北伐討袁。
在《維護臨時約法武力討袁綱領》發出後不久,孫中山便在江浙士紳和部分官僚的擁護下,於上海成立“七省革命軍政府”,並出任軍政府臨時主席。
隨即他派黃興親赴南京主持軍務,又命令陳其美在上海整編革命滬軍,還派遣汪兆銘到廣東與胡漢民聯係,協助胡漢民籌備北伐革命經費和組織革命粵軍。他還親自撰寫給李烈鈞的電文,任命其為北伐先鋒總司令,南北局勢驟然緊張,地處於南北交界之地的老百姓們更是膽戰心驚起來,有能力者趕緊先遷離到其他地方暫時躲避,沒能力者也隻能暗暗祈禱戰事不要爆發。
五月十五日,灤州的天氣漸漸轉熱,隻是晝夜溫差仍然很大。
在過去的半個月裏,每天都有打著軍用旗號的馬車車隊進進出出城關,托運著一批一批收購上來的軍糧派發到各地軍倉中儲備起來。
之前的一係列動作起初沒有引起第一混成旅的注意,可是這段時間不斷有敏感的消息傳來,這才漸漸讓各團各營意識到大戰在即。尤其是第二鎮開拔的消息被報道出來之後,各團愈發感到有一些緊張,雖然他們比起從前軍容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骨子裏還是缺乏堂堂正正軍人的那股熱血。
打仗是要死人,第一混成旅的士兵們自然不希望攤上這樣的大事。
於是各團各營不少人在竊竊私議,如今第二鎮都南下了,他們隸屬於第二鎮的第一混成旅會不會也要跟著南下?倘若真要南下,又會擔任什麼樣的作戰任務?
盡管士兵們當中很多人出現擔驚受怕的情緒,不過一些軍官尤其是年輕的軍官們,卻巴不得能夠在戰場上揚名立萬。沒有戰爭就沒有戰功,沒有戰功就沒有前途,這是讀過書的青年軍官們最基本的常識。
這天下午的時候,袁肅專門召集各團團長到灤州開會,就連山海關關防團的兩位團長也都趕了過來。五位團長連同旅部幾位參謀官,整個會議即便沒有任何事先的通知,所有人心中都很清楚是為了討論南北矛盾以及第一混成旅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