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一早,張懷芝專程派來一名侍從官員,帶著幾封電文急急忙忙到第一混成旅臨時行營找到袁肅。旅部上上下下起初還以為是什麼突發的噩耗,然而讀完電文之後才知道,原來是武漢、南昌方麵齊齊傳來捷報,此次南下鎮壓革命軍的第一軍已經在湖北、江西兩省占據絕對優勢。
不僅如此,電文裏還順帶提及了廣東方麵的情況,廣西都督陸榮廷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夥同廣東宣撫使龍濟光合兵攻入廣州。
李烈鈞發起湖口起義隻比上海起義遲了半天時間。事實上早在中央政府下令解除李烈鈞江西都督之職的通電下來那天,江西陸軍第一師師長歐陽武便已經陳兵南昌周邊。袁世凱給歐陽武的命令是出任江西護軍使兼代都督事,並要求其迅速控製南昌並逮捕李烈鈞。
然而歐陽武當初是與李烈鈞一起由江西武備學堂選派留日學生,不僅是李烈鈞的同窗同學,也是大革命時期擁護南京臨時政府的革命軍人。隻不過他在此次“二次革命”的立場上有所持疑,再加上也希望能取代李烈鈞執掌江西大權,所以沒有選擇響應孫中山的號召。
但畢竟顧念昔日同窗兼革命戰友的情誼,歐陽武沒有即刻下令向南昌發動進攻,而是發電催促李烈鈞下野。
李烈鈞深知他個人在南昌根基不穩,於是當晚便撤退到湖口,又另行聯絡江西陸軍第二師師長劉世均,希望能策動其響應革命號召。
湖口雖然暫時遠離北洋軍威懾範圍,但此地並沒有多少兵士。李烈鈞前前後後籌備了許多天,又從江浙一帶資產家那裏緊急調取了一筆經費,這才勉強組織起了“討袁革命軍”。因為時間倉促,“討袁革命軍”除了少部分地方正規軍之外,大部分還是臨時動員起來的民夫。而在所謂的“地方正規軍”當中,最“精銳的中堅力量”卻還是前清時的鄱陽湖水師,民國成立後改編為水上警察。
湖口宣布起義之後,由於歐陽武和劉世均皆是消極的態度,既沒有響應“討袁”,也沒有遵奉北洋政府的命令執行鎮壓。因此才一開始的兩天,討袁革命軍進展還很順利,甚至還反攻南昌,迫使歐陽武撤退到吳城。
整個江西省的討袁革命軍一共有兩支,除了李烈鈞所組織的這一隊人馬之外,另外還有昔日李烈鈞的部下林虎。比起李烈鈞倉促整隊的討袁軍,林虎一部原本就是大革命時期的一直新軍部隊,民國成立之後規劃在李烈鈞麾下,率領三個營人馬駐紮在餘江縣。
李烈鈞開始反攻南昌之際,林虎也隨即從餘江縣起兵,並一路高歌猛進的沿著官道快速進軍,意圖從南方進逼南昌。
到了二十日,北洋第一軍兩師三旅的兵力分別開抵湖北和江西與安徽交界地區。
第一軍總指揮段芝貴調派王占元第七師攻湖北,李純兩旅進攻江西,後又調派張敬堯第八師進攻湖南。並且還聯絡駐紮九江的長江艦隊,由湯恩銘率領艦隊沿長江協助第一軍發起進攻。長江艦隊先在九江江麵炮擊李烈鈞部,在遏止住李烈鈞進攻南昌的勢頭,並等到李純進入江西境內之後,這才又沿江而上來到湖北境內。
李純兩旅約五千人的兵力,雖然人數不算很多,卻大多裝備精良,陸軍炮兵掩護,江麵又有艦隊支援。單單二十日這天中午,其部將飛快的奪占南昌西北城鎮,進而向東南方向李烈鈞部發起強攻。
到二十日晚間,整個江西的形勢立刻扭轉過來。
在強烈炮火壓製之下,李烈鈞部甚至連還手的餘力都沒有,防線徹底崩盤,一路向贛南方向撤退。從南昌南部撤出之後,正好與趕到的林虎部會合。李烈鈞與林虎商議,南昌地理不利於討袁軍作戰,既沒有重火力支援,又要遭受艦艇的壓製,最好往南方轉移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