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1章 兩淮擴軍(1 / 2)

與這些士紳商戶接觸時,袁肅主要是進一步暗示他將接管淮安的決定。除此之外,他也多多少少透露出自己今後對淮安發展建設的思路,將會提供更多的資產階級發展空間,推行更為利民的政策。

在談話時,他還故意提及自己在灤州任職期間的一些做法,比如劃分重點發展的區域,以免稅、減稅和政策扶持等手段,大力推動各區優勢產業的發展。不僅如此,還會嚴格規範法紀法規,盡一切努力來推行普通法的實踐。

這些內容自然是與本地士紳有極大的關聯,尤其是那些資產階級,他們最怕的無非就是官府胡亂征收苛捐雜稅。一旦官府加稅,他們為了保障個人利益,也隻能將壓力推向廣大勞動人民,最後承受民間怨言的反而還是自己。

對於袁肅所透露的這些信息,這些士紳商人們當然是十分推崇和欣慰。

不過這麼多年來與官府打交道,很多掌權者也僅僅隻是口頭上說說,或者是三分鍾熱度,到底是否能夠堅持貫徹落實下來,還得走一步看一步。然而好在袁肅給大家開了一個好頭,最起碼讓所有人都有所期盼。

到了六月十九日時,袁肅忽然接到陳文年從淮北發來的電文。

陳文年稱昨天剛剛接到第二鎮總鎮從南京發來的電文,總鎮命令尚且還在省外的各路部隊,限期調回江蘇省內集合整頓。雖然這是一封總鎮通令的電文,但也是需要應付的才是。不僅如此,當天晚上合肥同樣發來電文,催促第二團盡快離開淮北。

有鑒於此,袁肅自然不能什麼都不做,無奈的是發往北京的電文到今天還沒有回複,昨天下午時又發把拖延兩日的保舉電文發到南京,南京同樣也無回複。無論是北京還是南京,眼下都在為善後的事忙碌,顯然還沒顧得上這件事。

經過一番尋思後,袁肅決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先把他的計劃做的更絕一些,倒要看看倪嗣衝、馮國璋二人安徽和江蘇兩省首長屁股還沒坐穩,會不會為了兩個縣城來大鬧一場。

當天晚上,他下達了兩項命令:一項命令是發給在淮北的陳文年,命令其立刻著手整改第三團。這項命令先是用電文傳達,之後又由被保舉出任淮北警備司令的郭文遠帶去文件。郭文遠於次日淩晨走官道到徐州,再由徐州改乘火車前往淮北。

所謂整改第三團,就是保留第三團番號之餘,從第三團分出一部分兵力,成立淮北警備司令部。再以淮北警備司令部為基礎,立刻就地開始擴充兵力,兵源可以從當地警察、水兵、救火營等等進行收編合整,也可以公開招募新兵。

總之是要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淮北警備司令部的建製。按照第一期的預設是先招滿一個團一千二百人的兵力,等到這一千兩百人完成編製並配備全武器裝備後,再陸續開始第二期的擴招。理想狀態是淮北警備司令部有五個滿編戰鬥營的編製,接下來便開始推行民兵製度,藏兵於民。

袁肅還專門批給了一張五萬元的銀票交給郭文遠明日一起帶往淮北,並告知郭文遠但凡在擴編期間有任何經濟問題,能自己解決則自己解決,不能自己解決立刻發電報向上請示。

第二項命令與第一項命令一樣,隻不過是在淮安設置警備司令部。這邊由他本人親自張羅,情況自然要比淮北那邊要好的多。

在淮北警備司令部的編製上,情況要比淮北大有不同。袁肅考慮到淮安的經濟資源價值,今後勢必會成為個人勢力重要的經濟來源。再加上蘇北有張勳,南邊又有馮國璋,所麵對的勢力錯綜複雜,自然要更為小心一些。

袁肅認為是時候體現他個人強硬態度的一麵,因此在淮北警備司令部所轄兵力上,預想的就是一口氣組建一個旅。當然,兵力擴充不是有錢有糧有槍就行,更重要的是基層軍官的調配,以及軍中係統化的構建。

第一混成旅之所以能夠一下子建立起來,那是因為麾下三個團都是早已成型的部隊。憑空建軍是需要一個過程,沒有一年半載隻怕是很難成氣候。

不過他就是要先把氣勢打出去,好讓張勳、馮國璋都知道,淮安是有一定兵力,硬碰硬誰也不想有半點好處。

擬好了這兩項命令,控製淮北和淮安的想法顯然已經在走向正軌的步驟。

對於袁肅來說,當務之急不僅是要給淮北、淮安一個合法的名義,更重要的還是在建立兩個警備司令部過程中,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他知道,第一團和第二團裝備有限,而且又全是清一色的英式裝備,這部分分出去的兵力,隻能暫時保持原有的配置。等到建製完成之後,自然是要更換為統一的裝備。

除此之外,招募新兵也意味著要補充武器裝備,而且這件事不能拖,否則別說訓練時沒有槍支彈藥製服,對合肥和南京方麵同樣會失去威懾力。沒有槍的士兵,還算是士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