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1章 發展工商(1 / 2)

關於軍工業的發展方麵,相比於其他民用行業的發展來說,顯然要更為迫切一些。

之前陸續建立的硫磺廠、化工廠基本上已經凝聚成型,軍工廠的投建無非是臨門一腳。但袁肅所需要的不是一個生產子彈、槍械的工廠,而是如何改進中國近代化軍工業。他希望軍工業能夠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支柱之一,不僅能生產輕武器,也能生產重武器,尤其是大炮、戰車、軍艦等等。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話雖這麼說,但袁肅更希望這個探索、發展的過程是邁步奔跑的狀態,而不是蝸牛爬行甚至固步自封。

經過討論,肅業公司決定內部出資十萬元,先將輕武器兵工廠落實下來。因為整個兵工廠計劃已經醞釀長達一年之久,所以從設備引進到廠房建設,再到員工招募、原材料購置等等,幾乎不需要再費什麼周折。預計九月中旬就能正式開工運營。

考慮到兵工廠的特殊性,袁肅不打算公開其名稱,內部隻稱其為“一零一工廠”。

“一零一工廠”將會聘請德國工程師來設計武器和指導生產,產品暫時是仿造漢式步槍以及配套的子彈。同時袁肅還會與英國方麵取得交易,獲得生產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子彈,以及步槍配套的產品,比如槍套、零件、維修品等等。

除此之外,他還會盡可能的從德國引進重型設備,嚐試著製造重機槍、大炮和炮彈。這些都是需要大筆資金的投入和技術上的探索。相比較國產的鋼材來說,國外鋼材的質量遠遠要好過國產鋼材,因此模仿國外的重型武器並不是有技術、有圖紙就能辦成,若是以國產鋼材製造國外型號的大炮,隻怕不僅戰鬥力會大打折扣,甚至使用壽命也會大打折扣。

肅業公司內部會議結束的第二天,之前所討論確定下來的計劃便立刻進入執行階段。

三天之後,肅業公司派遣業務代表團前往上海,與林伯深進行了詳細接洽,討論並且協助林伯深籌備“肅仁偉業貿易公司”的成立事務。

一零一兵工廠也進入投建階段,袁肅連續好幾天分別會見了德國軍火商駐天津代表以及英國駐灤州軍事代表雷諾森,討論關於兵工廠的設備、技術和人才的引進。不得不說,無論是德國還是英國,在軍事上對中國多少是有所保留,討論並不是很順利。

接連進行了七、八次的會談,期間袁肅甚至還專門前往天津會見德國方麵更級別的官員,總算是勉勉強強取得了一些合作意向。德國方麵還是考慮到英國在直隸沿海的大規模投資,擔心英國會在直隸沿岸成立與青島對立的軍事據點。為了摸清楚英國在中國北方的真實意圖,正好可以借這次機會派遣一些間諜打入灤州。

德國聯絡了本土克虜伯兵工廠、戴姆勒軍工業、毛瑟公司以及德國軍事委員會武裝部,組成了一個小有規模的技術顧問代表團入駐一零一工廠。技術顧問代表團已經摸清楚袁肅隱藏一零一兵工廠的性質,是沒有通過正規程序設立的私有軍工單位,而這一點恰好也可以為技術顧問代表團本身做掩護,極大的保證了間諜活動的安全性、隱蔽性。

代表團一共有八位成員,其中五位是分別來自克虜伯、戴姆勒公司和毛瑟公司的技術人員、工程師、設計師,還有一位則是克虜伯公司的商業代表,至於另外兩位自然而然是來自武裝部的顧問監督。

袁肅從這份代表團名單上就已經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勁,他最初的打算是繞開德國官方機構,直接與德國軍火商建立合作,如今莫名其妙的多了兩位武裝部官員,這顯然是很不符合資本市場的運作程序。

不過他最終沒有理會這一點,想必德國方麵之所以同意合作,肯定會有其目的所在。

克虜伯公司之所以額外派遣了一名商業代表,就是希望能將德國軍工產品再中國推廣下去。即便一零一工廠本身是生產單位,但技術引進、設備引進、生產許可引進甚至原材料引進都是可以盈利的項目。

自從歐洲各國展開軍事競賽之後,許多大型軍工公司都遭到政府的幹涉,雖然在政策和稅率上有所便宜,可武器出口受到極大的限製,軍工品出售給本國軍隊的價格也受到極大的壓製。簡單來說,就資本主義立場而言,本國市場的利益所得無法符合公司的利益期許,所以才不得不轉而對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