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3章 昭然若揭(2 / 2)

眾人隨著袁克定的語氣又附和著應了幾句話。

之後,袁克定接過菜單開始點菜,幾乎慶雲樓最貴的幾道菜全部點齊。

在等待上菜的過程中,大家又簡單的閑聊了幾句話,大多是對目前國內局勢的探討,以及國家政體的學術研究問題。閑聊期間倒是楊度和孫毓筠言語最多,二人在去年一整年裏都在研究這方麵的問題,自然是手到擒來一般容易。

袁肅僅僅隻能偶爾的插嘴幾句,主要還是表示附和和讚同的話。

很快,酒樓的活計陸續將菜肴端了上來。袁克定親自為在座所有人斟酒,大家先齊齊的喝了一杯酒,煞有其事的說了一些祝酒詞。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袁克定忽然岔開了之前所討論的話題,轉而說起了另外一個新話題,而這個新話題雖然是有六分遮遮掩掩,但明理人輕易便能看破這是在試探在座諸位對目前國體的意見問題。

陸錦、陳文運、楊度等人平日與袁克定時常有所來往,對這位大公子的心思是再知曉不過。一旦討論起目前國體的意見問題,換言之也就是在暗示要改變目前共和的體製。袁克定要做的不是民國第一公子,而是袁氏太子。

陳文運表現的還算圓滑,沒有透露太多個人的意思,要麼是借由別人的言論來回答,要麼是模棱兩可的搪塞敷衍之言。說來說去也沒說出一個所以然來,不過卻表現出對目前國家體製的不滿意,讚成應當更改為一種更適合中國目前國內情況的體製。

陸錦倒是顯得很直接,雖然沒有直接到說出“帝製”,但是卻把日本、英國以及法蘭西帝國時期的一些事例一一拿出來做對比,其立場已經算得上是很明顯了。

楊度和孫毓筠則是以學術的態度說許多冠冕堂皇的話,不僅是旁征博引,更是借古喻今,此二人的態度要比陸錦更加明顯。尤其是楊度,連番歎息清王朝若是能在道光年間推行君主立憲製,中國不至於經曆兩番鴉片戰爭,也不至於引起太平天國的內亂,更不會招來庚子國難和東南互保的尷尬之境。

袁肅自然知道這些人不是第一次聚在一起討論這件事,不僅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門道、態度和立場,而且說起話來也顯得很是隨意輕鬆,根本不在乎眼下已經是共和民國的時代。畢竟他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聚會,隻能在一旁默默聽著眾人討論,時不時點頭附和一下,哪怕明知道這其中有試探的涵義,自己也不會輕而易舉的表露心思。

可是隨著談話的深入,眾人漸漸發現隻有袁肅沒有怎麼說話,而且袁肅還是隻顧著吃著、喝著,不禁讓人誤以為似乎是沒什麼見解,倒像是從鄉村來沒見過世麵的土軍閥一般。事實上慶雲樓這樣有名聲、有檔次的酒樓,袁肅倒真的沒怎麼來過,他這幾年來唯一去過有點名頭的酒樓還是保定的德盛齋。

反正對於他來說,來一趟不容易,能吃就吃,能喝就喝。關於“帝製”的問題他並非沒有仔細考慮過,隻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考慮出一個合適的結果,因此才不願意表露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