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蔡鍔對袁世凱是沒有偏見的,對獨裁專斷的政治體係也沒有任何不滿。就目前中國的局勢以及國際外交環境而言,中國是必須推行中央集權和獨裁的政治道路,這不僅是迎合近代曆史的需要,也是避免外國勢力更多的扶持所謂的傀儡代言人。
至於蔡鍔本人對袁世凱稱帝之事,很多曆史評論都是說因為此事而導致二人徹底決裂。
但袁肅卻還是以為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在稱帝之前袁世凱舉行的祭孔儀式時,蔡鍔當時是沒有任何反對,同時依然兢兢業業的幫助袁世凱整頓國防思路。到最後的決裂,恐怕還是因為蔡鍔發現在北洋政府毫無用武之地,又預示到北洋集團內部軍閥林立,連自身都很難團結統一,更別說完成南北中國的一統。
當然,這些都隻是他個人就所了解的史料做出的推測,到底是什麼原因,隻怕也隻有蔡鍔本人才能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我早先也是聽說過蔡將軍的名聲,大革命時他是雲南起義軍的領導人,也是早期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中國留學生之一,據說還被稱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當中的‘三傑’。若是有蔡將軍輔助大總統編製中央軍,一定能事半功倍。”袁肅說道。
“若是如此倒也不失是一件好事,隻可惜……唉,蔡鬆坡這人太不懂得變通,一味心思就知道鑽研軍事,這不才到北京不久就搞起了一個什麼軍事研究會。整日醉心於軍事,不懂得一些人情世故,也不懂得政治場上的規則。不過好在他確實是一個能幹人,隻希望能真正為中央政府盡一份心、出一份力。”袁克定語氣深沉的說道,十足的一副倚老賣老之態。
“確實如此,不過我相信隻要大總統真心實意願意拉攏蔡將軍,此人必能助我北洋大展宏圖。”袁肅語氣篤定的說道。
“最好如此吧。”袁克定懶洋洋的說道,已經顯出對這件事不太熱衷的樣子。
袁肅直到今天才算知道,原來袁克定並沒有對蔡鍔有什麼壞印象。簡單來的說,隻要不支持袁克定坐上太子位置的,這位堂兄都是一副不感興趣的態度,倘若是反對其坐上太子位置的話,那其必定是反目成仇。
好在蔡鍔這個時候也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奢想,他所圖的無非是盡快統一中國。無論是武力統一還是和平談判,隻有一個完整的國家才能衍生出完整的國防係統。
袁肅不禁在心裏揣測著,倘若能夠一直將蔡鍔留在北京協助大總統叔父整頓中央軍,那會不會就能避免護國戰爭的爆發?又或者大大的削弱護國戰爭的影響呢?不過話又說回來,倘若真是如此,他勢必是要堅持擁護帝製的推行,甚至還要不遺餘力的壓製反對帝製的各方勢力。可這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立場?換一句話來說,這究竟是不是符合自己最大的利益。
兩天之後,袁世凱總算抽出了一些空閑時間,在私人書房接見了袁肅。
袁肅是在袁克定和夏壽康的帶領下來到書房,剛進屋見麵,他便又要下跪行禮。雖說男兒漆下有黃金,每次來北京總統府都要行這樣的大禮,多多少少會顯得沒麵子。可一方麵是舊有的禮俗在這裏,另外一方麵也是厚黑學的運用,為圖大事,不拘小節。
這次袁世凱倒是顯得十分熱情,連忙站起身來扶止袁肅,和藹的笑道:“瞧瞧,克禮還是這麼守規矩。如今是民國了,許多以前繁瑣的禮儀當省去就省去,沒必要還要如此精細入微。大老遠的來一趟圖的是一個團聚,不為其他。”
袁肅規規矩矩的欠身說道:“我中華是為禮儀之邦,祖宗傳下來的禮節斷然是不可忘的。更何況承蒙叔父如此照顧,已經兩年邀袁肅北上過節,如此親情恩情,袁肅必當感恩戴德。”
袁世凱對袁肅的話心領神會,隨即又笑嗬嗬的說了兩句話,然後邀袁肅落座。
夏壽康沒有退下,他與袁克定一起坐在了一旁。
袁世凱先詢問了一些袁肅的近況,又把最近打聽到袁肅在轄區內大興實業、規範法紀法規以及擴充軍隊的事情追問了幾句。對於這些問題,袁肅都一一作答,能詳細的則詳細,需要簡潔的則簡潔,同時還間接的表達了自己對推進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願望。
“工業確實是強國根本所在。洋人船堅炮利,都是賴於英人掀起的兩次工業革命。我們中國要想徹底擺脫洋人的製衡,勢必要好好發展工業。”袁世凱深以為然的點著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