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過了一天的時間,袁世凱便安排了袁肅與蔡鍔會麵的事情。
當袁肅得到這消息之後,愈發可以斷定製式武器的想法是暗合叔父袁世凱的胃口。做為一手創立北洋新軍,以軍權謀取民國元首的袁世凱來說,對軍事的看重必然超過常人。
夏壽康來請袁肅移步到北海陸軍部會議室與蔡鍔見麵時,專門告訴了袁肅,昨天大總統已經把新式步槍的圖紙轉交到蔡鍔手裏,蔡鍔看過之後同樣認為這支步槍要遠遠比漢陽造步槍更精良。有了蔡鍔的首肯,對於袁肅來說更有了幾分底氣,畢竟自己在新式步槍上是有相當一部分吹噓成份,甚至都還沒有進行詳細的軍事論證。
來到北海陸軍部辦公院,又一番轉彎抹角,這才來到一處幽靜的會客室。
蔡鍔、蔣百裏以及另外兩位軍校不低的軍官正在會客室裏座談,夏壽康帶袁肅進門後,眾人中斷談話,紛紛站起身來相迎。在夏壽康相互引見之下,眾人知道來者就是大總統的族侄、山海關大都督袁肅,袁肅也知道了除蔡鍔、蔣百裏之外另外二人的身份,其一竟然是閻錫山,另外一人則總統府軍事處處長兼任直隸省薊楡鎮守使的傅良佐。
袁肅很奇怪閻錫山這會兒怎麼會在北京,不過這也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閻錫山在曆史上是出了名懂得明哲自保的人,如今山西是中央軍第三師、第四師坐鎮,唐天喜和何宗蓮的勢力要遠遠大過閻錫山本人,閻錫山自然要表現的更“忠袁”一些。
“原來是小袁公子,真是聞名不如見麵,早先就聽聞小袁公子在東直隸一帶的做為,不可不謂是有先見之明。昨日大總統專門與我談過,萬萬沒想到小袁公子的許多觀點居然與蔡某不謀而合,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蔡鍔最先迎上前來,帶著真誠的笑容說道。
袁肅多少還是能看得出來,如今蔡鍔和袁世凱正是蜜月時期,因此對方才顯得如此豁達和積極。再者這年頭能真正做到“不謀而合”的人實在不多,他能提出與蔡鍔相近的軍事建議,那自然可以算得上是同道中人。
當即,他也表現出一副謙虛和激動之態,客客氣氣與蔡鍔握了握手,又用誠摯的語氣說道:“在下也隻是班門弄斧,不過是說了一些異想天開的話,最多是拾鬆坡將軍之牙慧。在下才疏學淺、資質輕薄,能與鬆坡將軍共論軍事實屬大幸,更不敢與鬆坡將軍並論英雄。”
蔡鍔等人在總統府已經有一些時日了,對袁氏眾人子弟那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但是他們都普遍的認為袁氏子弟多是傲慢或者無所謂之輩,即便是袁克定為了拉攏支持者先故意顯得禮賢下士,那也是為了“禮賢下士”而禮賢下士,簡直是一眼可以看破。
然而今天與袁肅初次見麵,萬萬沒想到年紀輕輕能夠坐擁東直隸八縣又兼得淮河兩縣的“大都督”,不僅一點沒有少年得意的猖狂,相反還是如此溫和恭謙,頗有古代年少軍資的作派。隻這一下子,立刻就增進了眾人心中的好感。
“哈哈,小袁公子如此過謙,反倒把我們當外人了不是。”蔡鍔爽快的笑道。
“不敢,不敢,在下之言斷然不敢有冒犯之意。”袁肅連忙說道。
“來來來,先坐下再說。”
寒暄罷了,眾人相繼落座。蔡鍔顯得勁頭十足,立刻就進入了正題。他沒有與袁肅討論自己一番對國防軍事的長篇大論,而是選擇更切實際的製式武器這一環節來入手。他先評價了一下袁肅提供的新式武器設計圖,但是因為沒有見過實際的步槍,所以還不能做過多的斷言。簡單來說,這支新式步槍從大戰略角度確實符合中國目前國情需要,但製式武器不單單是步槍,包括大炮、飛機、重機槍、手榴彈等等,都應該有統一化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