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袁肅便押著俘虜啟程返回寧陵縣。
五十八團原本是要馳援開封,可開封顯然既然已經安然無恙,索性也跟著第一團一起先回到師部駐地寧陵縣,然後再發電文回開封彙報昨天發生的事情。因為一路上要看住俘虜,並且照顧傷員,隊伍行進的很緩慢,直到傍晚時方才抵達寧陵縣。
寧陵縣這邊留守的部隊早已經準備好接應工作,包括搶救傷員,屯出空地來關押俘虜。
袁肅吩咐杜預去把俘虜分開關押,在民軍隊伍裏擔任軍官的則分開關押,其他普通俘虜則集中關押,至於周寶林本人則要特別對待,先關押到一處小黑屋裏。安排好這些事宜之後,他這才派人發電報到開封,把前前後後的事情做了交代,也把對周寶林等人的處置計劃做了一定交代。
開封剛剛經曆一場偷襲的惶恐,都督府直到深夜的時候才發來一封複電。
正如五十八團團長所預料的那樣,張鎮芳對周寶林是恨之入骨,根本不在乎招安納降對大局的重要意義。在他看來,當務之急就應該殺雞給猴看,如此不僅可以謝心頭之恨,還能給予民軍沉重的打擊,更能借此向中央政府邀功。
因此在這封複電中,張鎮芳要求袁肅立刻派人將周寶林押解到開封,甚至還說如若不行就地處決,隻把屍首運回來同樣亦可。
袁肅對於張鎮芳這樣義氣用事的回複感到很失望,不過他早先多少也料到張鎮芳的目光短淺,隻注重眼前的利益,所以心中還是籌備了一些應對的辦法。他決定將這件事越級上報到北京,直接向總統府呈報自己緩和河南民亂的辦法。然而在呈報之前,他必須先做出一番十足的表率,好讓中央政府看出自己辦法的可行之處。
而這個表率自然就是要先從周寶林下手,如果能讓周寶林成功歸順政府,同時利用周寶林接受招安的消息來影響到其他地區的民軍,那就足以證明這個辦法不僅行得通,而且效果又直接又快捷,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治久安。
袁肅並沒有急著去找周寶林談話,他看得出來周寶林是一個硬漢,硬漢的性格就是固執和不屈服,簡單的說教顯然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自己必然先從實際行動著手,讓周寶林意識到中央軍與地方軍的不同,意識到中央政府的態度與地方政府的態度不同,為彼此談話先做好一定的鋪墊。
因此,他在之後的兩天時間,故意下令善待俘虜,不僅提供還算不錯的夥食,同時安排專人進行戶籍統計,嚐試著聯絡這些人的家屬。這麼做看上去是打算把這些人遣返回原籍,但是事實上自然不可能那麼簡單就放人。
除此之外,他還故意安排了一些小細節,比如五十八團的官兵毆打俘虜,第一團的士兵出麵製止。再比如主動給受傷的民兵提供醫療救助,差不多與第一團的傷員享受同樣的待遇。又比如公開放出消息,表示用不了多久省府會派來救助物資,屆時會將所有參與叛亂的“老百姓”進行妥善安置。
種種一切都彰顯出中央軍安撫民軍的態度,業已彰顯出官軍不會殺降的作派。
到了第三天下午的時候,袁肅這才派人把周寶林從小黑屋裏提了出來。當然這三天裏周寶林並不是在小黑屋裏一動不動,袁肅是專門給予周寶林每天一定時間的放風,再者小黑屋緊挨著關押俘虜的集中營,透過窗戶就能聽到和看到外麵的情況。
周寶林被帶到臨時行營的書房裏,袁肅示意警衛都退到門外,然後不冷不熱的請周寶林在茶幾對麵落座下來。
“周寶林,自幼平,祖籍安徽鳳台,幼年在安徽讀過私塾,青年時又隨家裏遷入河南信陽,還在許昌念過中學,後來棄筆從戎被調派到第六鎮,擔任第六鎮總鎮司令處警衛兵。真沒想到你原來是念過書的人。”待到周寶林坐下來後,袁肅又用十分平靜的語氣說道,這些都是從那些俘虜口中套取的一些資料,至於是否屬實他也不清楚。
周寶林隻是漠然的看著袁肅,並沒有開口說話。
“看得出來,你是一條漢子,而且能跟官軍在豫東交戰一年之久,把官軍耍的團團轉,也算是一個懂軍事的人。既然你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人,那我也就不拐彎抹角。你先看看這份電文。”停頓了片刻,袁肅輕描淡寫的說著,隨後將早已準備好的文件取了出來,交到周寶林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