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8章 著手行動(1 / 2)

元氣大傷,少不了要好幾年才能慢慢調養過來。最擔心的倒不是時間,而是其他異勢力不會給自己調養的時間!

讓袁肅最擔心的還不是這些,雖說在臨近遼沈的精銳部隊隻有他在東直隸這一支,總不至於讓熱河的那些烏合之眾開赴到金州。但是段祺瑞擺明是要培植徐樹錚執掌東三省,單單這一點就讓人認為是有私心。既然是有私心,那麼一邊是培植嫡係親信徐樹錚,一邊打擊袁氏唯一帶兵的勢力,似乎是有言之不盡的用意。

當然,國難當頭,民族大義為先,即便段祺瑞是真的有心打壓,他現在也不可能有任何反對的餘地。在麵對外侮的立場上,自己還是有很清楚的原則和立場,不可避免之時那就勇於去承擔責任。抱著僥幸的心理而言,日本也未必敢真的在遼沈與中國開戰。

“芝泉,你莫不是要從直隸抽調部隊進駐遼沈吧?那你的意思就是指讓袁克禮和朱子芹兩個師負責正麵應對日本?”袁世凱不動聲色的問道,事實上就連他都在考慮段祺瑞的這個安排是否另有內幕。

“不止是袁會辦和朱子芹的兩路人馬,包括北京和熱河兩地的部隊也都要進入備戰。我預計要在遼沈投入至少六個師的兵力,其中要有三個中央師擔任主力。”段祺瑞語氣篤定,氣定神閑的說道。

“抽調京師衛隊,那京師怎麼辦?”又有人提出了質疑。

“南苑北苑之前有四個警備師,現如今已經被整編成兩個中央師。抽調一個師奔赴遼沈,留下一個師警衛京城,並無不妥。更何況北京乃我民國國都,我國目前與日本是局部地域矛盾衝突,料定日本也不敢派遣艦隊直入渤海逼近天津。這不僅是將局部地域的衝突上升到國戰衝突,更是對西方諸國在天津勢力的直接威脅。日本膽子再大也不至於有這樣四麵樹敵的下策之舉。”段祺瑞胸有成竹的說道。

這一席話是有道理的,在場眾人也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袁世凱在稍微沉思了片刻之後,轉向下座的袁肅,極其認真的問道:“克禮,你部人馬可能勝任此次重任?這可是關係國家主權的大事,能便能,不能便不能,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稍有差池,即便你是我的侄子也難逃其責。”

表麵上來看似乎這是袁世凱在給袁肅最後選擇的機會,也是似是而非的在暗示袁肅量力而為,但事實上當袁世凱說出這番話時,袁肅已然是毫無退路。當著這麼多人的麵,他這個中央軍的靈魂人物能敢說一個“不”字嗎?

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肅霍然起身,挺直胸膛鄭重其事的答複道:“國家大義,袁肅義不容辭。我部中央軍第十師與中央陸軍第一兵團,願為遼沈前沿,誓與東瀛小賊對陣到底。東瀛小賊膽敢犯境,來一賊殺一賊,寸土必爭。”

反正都要被逼到前線去了,他現在也顧不上兵團製還沒有得到正式批複,索性就趁著這個機會把話先放出去。早先袁世凱答應讓自己先行籌備第一兵團,現在當著這麼多高級幕僚的麵,就是先在他們這些人心裏報一個備案,省的到時候拖出去一大堆人馬會讓中央這邊弄得措手不及。

袁世凱麵露欣慰的點了點頭,鼓氣的說道:“好,很好。克禮你可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從現在開始,我便任命袁克禮為東三省防衛統戰總司令,全權負責遼東半島前敵軍務。徐又錚為東三省軍務總督辦,全權負責組建邊防軍、省級地方預備役和三省擴編整頓軍務事宜。”

徐樹錚站起身來,肅然立正,聲如洪鍾一般應道:“是,絕不辜負大總統期望。”

授命罷了,袁肅與徐樹錚又齊齊落座下來。

這時,袁世凱表情愈發顯得一絲不苟的嚴厲,他緩緩站起身來,環顧在場所有人,似感歎又有堅毅的說道:“自鴉片戰爭以來,我中華民族對抗外侮屢戰屢敗。今日與諸君會晤與此,商議的是改寫我中華八十年恥辱之曆史。收回青島主權,是讓國民重拾民族信心,是向環宇彰顯我中華國威。此一役許勝不許敗。勢要讓日寇知道,我中華豈是無人乎?”

會議桌圍坐的眾人紛紛站起身來,盡管仍然有個別幾個同床異夢或者膽小怕事者,可更多的人還是感到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對於許多北洋軍人來說,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庚子國難都不算是什麼深刻的奇恥大辱。唯獨不能釋懷的就是甲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