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袁肅在談判桌上向日本外交專員投擲白手套一事傳遍了大江南北。
各大報紙紛紛以這個消息為頭版重點新聞,雖然這隻是一次個人的舉動,但是卻代表了一個羸弱的民族向列強發出反擊的怒吼。哪怕北洋政府和許多政治活動家們對此深感憂慮,不少人也紛紛埋怨袁肅太過意氣用事,連袁世凱也連連跺腳懊惱,但是對絕大多數國人來說,依然是帶來了一次酣暢淋漓的痛快。
社會團體、學生和知識分子們紛紛通電支持袁肅,以林伯深為首的江浙資產階級也順應時勢的號召全國工商界進行募捐,為北洋軍與日軍開戰籌集軍費。上海肅仁貿易公司僅僅在一天的時間裏,就收到了江浙眾人愛國商人捐贈的總價值一百萬元的物資。
林伯深親自督辦這些物資的轉送,又邀請上海警察局和鎮守使警備隊協助監督,不許任何人在轉送物資期間中飽私囊。京浦線鐵路局甚至破天荒的宣布,每天將提供五個免費的車皮幫助肅仁公司運輸這些物資。
由北洋政府、直隸軍務會辦總署、上海肅仁總公司為背景的一些喉舌機構,也不遺餘力的為收複青島主權和反擊日本野蠻外交行徑進行著宣傳。這些宣傳鋪天蓋地,並且已經持續許久,隻不過根據不同時段的局勢做了一些更詳細的調整。
九月底到十月初的十多天時間裏,國內輿論主要是在強調北洋政府決定收回青島主權的消息,目的在於美化北洋政府和提高袁世凱及一眾北洋將領的形象。而現階段的宣傳思路則集中在發動全國上下、社會各界支持中央政府的軍事部署,以及硬著頭皮配合袁肅投擲白手套一事,鼓吹不惜與日本一戰。
正是因為輿論宣傳上的推動,一下子致使袁肅的名聲再次成為全國上下所聚焦的熱點。
就連在旅順日本租界的大街小巷,也紛紛流傳著關於袁肅正氣浩蕩的舉動,就放佛是這一擲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民族心。旅順城內的大道上,許多報童挎著裝滿最新出爐報紙的布袋,十分興奮的沿著街道四處奔跑。
“號外,號外,袁公子當眾羞辱日本外交專員。”
“袁將軍已經率大軍進駐遼沈,中日談判會破裂!”
“東三省防衛統戰總司令向日本外交專員拋擲白手套,北洋政府意欲一戰!”
在最初的幾天,旅順租界的日本巡捕還能容忍這些報童大呼小叫,可是隨著中國國內的呼聲越來越高,來自日本本土的壓力也越來越重,旅順日軍司令部也漸漸失去了一些理智。從十月中旬開始,日本巡捕陸續逮捕了好幾個報館的銷售人員,並且公然在大街上驅趕販賣報紙的報童,甚至還出現像七、八歲的報童大打出手的事例,日本陸軍部和海軍部對中國國內的呼聲十分反感,不停的向國會進言,要求遵照原計劃向青島出兵。在這個時候,中國方麵與德國方麵就青島主權的交接還在談判期間,雖然在濟南的中國軍隊已經做好開赴青島的準備,但還是要等待外交程序上塵埃落定。也因此,日本軍方認為這個時候是絕佳的機會。
但是日本國會和內閣考慮到中國已經正式宣布青島的主權,如今這件事又在國際上炒得沸沸揚揚,再加上之前因為《二十一條》密約一事而得罪了英美列強,強行發動青島戰爭就隻怕會招來協約國內部的譴責。
日本之所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除了借助戰爭的機會擴大日本在海外的勢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躋身於世界列強的行列。這不僅僅是向世界彰顯國力那麼簡單,同時還是要通過外交手段來取得老牌列強的認可。
也因此,對於陸軍部和海軍部提出的強攻計劃,日本政府高層遲遲未能做出決定。
十月十日,中國外交部代表團抵達青島,與德國駐華公使德林勒、德國駐青島遠東司令部總司令麥爾瓦德克進行了主權移交的正式會談。當天上午中德雙方便簽署了青島主權交接的外交文書,從官方外交立場上而言,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行使對青島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