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內的消息經過許多外國報紙的爭相報道,於是很快便在中國國內傳開。
對於日本內閣正式派遣特使赴華談判,在中國老百姓們看來這就意味著一場重大的勝利。英勇的中國軍隊在遼東給予日本軍隊重創,讓日本本土意識到此次事態的嚴重性,最終不得不選擇退讓並且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
從上海到南京,從南京到濟南,再從濟南到北京。全國各地的大城市都能看到人民群眾欣喜鼓舞的舉動,學生們上街組織義演,工人、商人們露天集會載歌載舞,提前為此次成功維護國家主權的大勝利而慶祝。
各政治派別的地方士紳也趕緊趁這個時候露一個臉,不管是從始至終支持抗日的,還是優柔寡斷搖擺不定的,又或者之前還曾經預言遼東必敗的,全部都變成清一色的“愛國士紳”。不僅給工人加發賞金資以慶祝,還專門批準了假期提供集會。順帶的也頻頻在報紙上刊登言論,這也祝賀、那也祝賀。
消息傳到遼東時,奉天方麵的許多軍官、政客們大大鬆了一口氣,前後小半個月的駁火交戰總算能望到頭,不必擔心戰爭繼續下去而加重地方政府的負擔。
但是真正掌握遼東軍事指揮權的一些官員,像徐樹錚、蔣百裏和袁肅本人,卻並沒有因為日本派特使赴華而掉以輕心。既然第五師團從一開始就是擅自行動,那就表示接下來這支部隊還是有可能繼續擅自行動。
哪怕第五師團最終迫於各方麵壓力而選擇停戰,可接下來在談判桌上爭奪權益時,少不了還是需要遼東這邊的軍事力量來押陣。或許外界會認為中國是占據優勢坐地起價,但是對於袁肅而言,他從一開始就在計劃趁著遼東的勝利向日本索回部分權益。
好不容易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國內不少軍閥份子把目光轉移到歐洲,正所謂時不我待,自然巴不得是要“得寸進尺”一次。
料定日本特使在談判桌上肯定隻會提出“放棄青島”的條件,而遼東這邊則是要求中國軍隊全部撤出日俄戰爭後簽訂的地界外。甚至十之八九日本還會耍起外交無賴,要求北洋政府賠償丹東的損失。而北洋政府得了一定便宜,說不定在外交談判桌上還真會處處“大度”。
正是因為考慮到這兩層因素,袁肅必須時時刻刻做好軍事逼近的準備,哪怕趁機兵臨旅順也不是不可以。相信在這一點上,陸軍部段祺瑞一派肯定還是會支持的,到時候奉天和直隸兩省繼續增派兵力,而他這個統戰總司令的位置也會得以保留。
相對於中國各路作戰部隊開始考慮外交談判階段的籌謀,第五師團司令部和旅順司令部在接到本土發來的言辭嚴厲的命令後,所有人都大感心灰意冷。
大久保公治在九日這天晚上已經與神尾光臣及十八師團眾多將領進行初步接觸,因為丹東事件的緣故,十八師團針對此次遼東戰事的態度有了一些改變。畢竟就算不考慮進攻中國進隊,也要考慮防守自己的“地盤”。
尤其是十八師團總參謀長為首的一批激進軍官,更是連夜開始籌劃出兵的計劃。
到早上才剛剛確定出兵的草案,沒過多久又收到從朝鮮轉發本土的正式命令,一下子頓時將滿腔熱情投入冰窖之中。
就連剛剛有所改變的神尾光臣,在接到這項命令之後立刻又鐵石心腸起來,以此為借口堅決不肯派出第十八師團出兵作戰,並且也要求大穀喜久藏和第五師團上下遵照這份命令。
大穀喜久藏在獲知這個消息後,已然感到大勢已去,隻是猶豫未決之下仍然沒有下達停戰的命令。反倒是第二艦隊司令部不斷的發電催促營口部隊準備撤離。
兩天後,營口統戰司令部收到第十師從岫岩發來的電文,陳文年帶領先頭部隊依然占領岫岩縣城,在進占的過程中遇到地方警察和小股日軍守備隊的抵抗。不過前後交戰不到三個鍾頭,日軍武裝力量全部被擊潰。
作戰參謀室大門外,杜預邁著大步子跨門而入,人還沒有站穩便出口說道:“司令,第二師第一旅偵察隊回來了,報告說在東城和岸邊的日軍沒有撤退。”
袁肅放下手裏正在閱讀的電報,麵不改色的抬頭說道:“是嗎?不是說昨天日軍特使已經抵達天津了,這會兒應該已經跟我們外交部談起來了才是。第二艦隊都停火兩天時間了,看樣子,第五師團似乎還想困獸猶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