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克強先生那邊還得孫先生親自出馬才行。說實在的,我們兩邊的關係之所以鬧得這麼僵,到底還是因為兩邊都欠缺理解。孫先生既然心裏麵希望能與歐事研究會握手言和,可又不肯采取實際的行動,總是寄希望於邊邊角角,這樣到什麼時候才能改善兩邊的關係呢。”胡毅生很是無奈的說道。在這件事上他其實很明白,無非是麵子的問題罷了。為了麵子雙方而僵持不下,革命大業完全就是一紙空談。
廖仲愷歎息不已,心中也是羞得慌,沒想到連胡毅生這樣的年輕人都看得透徹,讓他們這些革命黨高層人士多少顯得無地自容。
“總之,有些事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簡單,總是心急不得的。”
“隻希望一切都能順利吧。仲愷先生有機會還是要跟孫先生好好談一談這件事。哦,對了,我堂兄前天從獅城發回來電報,我昨天淩晨在廣州才接到的,險些把這件事給忘記了。”
“哦,是嗎?展堂在南洋的情況怎麼樣了,可有什麼進展?”廖仲愷迫不及待的問道。胡毅生的堂兄正是前廣東都督胡漢民,前陣子受孫中山之命前往南洋為倒袁反帝革命募集經費。如今香港、廣州這邊的革命籌款很不如意,整整三個月才籌集到區區幾萬港元,幾乎連分部日常運營都不足夠,更別說購置軍火籌備武裝力量了。
往年革命活動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兩部分,其一是江浙一帶支持資產階級革命的商人,其二則是出自南洋華僑。前者是希望通過革命來獲得商人參政的權益,並且為今後資產階級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石。
比起江浙一帶的商人而言,南洋華僑對祖國革命的支持更多是出自愛國之心,而絕非是什麼為了資產階級利益。並且江浙革命商人大多是世代經商,多少是有一定的家境和資本,倒是南洋華僑從一開始就是走投無路才選擇下南洋,辛辛苦苦積累起家產,又不遺餘力的捐物捐資報效國家。
正因為之前南洋愛國華僑無私的支持,也讓廖仲愷以及中華革命黨現在寄托了許多希望在胡漢民身上。
“南洋那邊也不太如意,英國人、法國人都看的緊,再者華僑的熱忱比之前減弱了不少。不僅如此,我堂兄甚至還在電報裏說,有個別一些華僑甚至還公然反對我們在這個時候進行革命。他們說北洋政府既有起色,無論是否推行帝製,隻要能促成中華得以發展、富強,亦不失是一件好事。”胡毅生表情很認真的說道。
雖然南洋籌款的情況並不好,但他的語氣也沒有顯得很氣惱,而且這些持反對意見的華僑所言未必沒有道理。
“唉,愚見,真正是愚見。袁氏倒行逆施,這怎麼可能是讓中華得意發展、富強?無法是障眼法罷了。之前我與雲南的陳維庚見麵時,陳先生同樣是痛陳利害,連道北洋政府陰奉陽違,借青島、遼東來掩飾倒行逆施,實在是可恨可氣。我等千萬不能受此蒙蔽,一定要堅定立場和信仰才是。”廖仲愷聲色俱厲的說道。
“仲愷先生,在這一點上我自是不會有任何質疑。隻是人心至此,我們也需要盡快做出一些表現,製造更大的聲勢,傳遞更多的革命思想,如此方能改變民眾的無知。”胡毅生鏗鏘有力的說道。他對革命自然是充滿許多期望,所以即便認為民間的一些說法有道理,但自己依然會堅持革命的信仰。
當然,除此之外在他的內心之中,更重要的還是迫切希望做一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