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肇和號”起義在這個時候製造出來的輿論聲勢,為中華革命黨增加了不少籌碼,在昆明的廖仲愷等人也借題發揮,再三要求推舉孫中山出任護****政府總理。唐繼堯個人經過深思之後,最終決定退讓一步。他很清楚即便是讓孫中山當上這個總理,也是一個好無實權的總理,西南這些軍閥沒有一個人聽命於其,無非是當一個擺設,借助其革命名聲來為護****政府博取更多的支持。
於是在十一月中旬,孫中山從香港秘密趕赴昆明,出席了護****政府成立大典,並且宣誓就職護****政府總理。
而同樣是這幾天時間裏,在蔡鍔一手操持之下,很快便完成了西南四省各路軍隊的編製草案。按照計劃,一共組編成了四個梯隊:第一梯隊總司令由蔡鍔親自坐鎮指揮,麾下轄雲南陸軍第一師和顧品珍第二師;第二梯隊總司令為王文華,麾下下黔軍五個混成旅;第三梯隊總司令熊克武,除了川軍三個師之外,包括趙又新和黃毓成以及貴州駐四川的三支部隊,全部都歸屬第三梯隊指揮。
至於第四梯隊是實力最弱、兵力最少,而且編製情況也是最複雜的一支。蔡鍔經過再三思索之後,決定還是任命劉震寰出任第四梯隊總司令,編製楊希閔、劉古香等雜牌部隊,結合中華革命黨在粵北和湖南長沙、衡陽一帶的兵力,勉強促出了一萬多人的部隊。
但是第四梯隊因為地域複雜,需要應付的北洋軍和支持北洋政府的地方軍閥眾多,因此蔡鍔在給劉震寰下達命令的時候特別加以囑咐,不必正麵與敵人硬碰硬,而是盡可能采取敵後遊記作戰,或者潛伏於山野之中加以騷擾,隻要能拖延陸榮廷、湯薌銘的部隊,並且製造足夠的聲勢動靜即可。
到了十五日,所有命令全部配發到位,四個梯隊的兵力也都遵照蔡鍔的吩咐,趕赴到製定地區集結,做好隨時可以出征的準備。
當天晚上,蔡鍔、唐繼堯、孫中山、任可澄、劉顯世等人聯名發布通電,以護****政府的名義要求袁世凱即刻取消帝製。然而直到第二天早上,北京方麵都沒有對這份電報做出任何回應。蔡鍔、唐繼堯等人心知肚明,以袁世凱目前的聲勢而言是絕不會在這個時候取消帝製,他們的聯名通電隻怕也隻不過是撈癢癢。
於是在第二天,眾人再次聯名發出通電,不過這次他們並沒有在抱有任何希望,僅僅是在要在氣勢上多爭取一些優勢。此次通電的內容之中,他們果斷還增加了另外一些要求,除了袁世凱立刻取消帝製之外,還必須引咎辭去大總統之職,否則護****政府必會采取軍事行動來維護共和。
盡管這兩份聯名電報沒有給袁世凱帶來太大的壓力,但是結合這段時間南方諸省、地區頻頻爆發的反帝製運動,以及中華革命黨近乎玩命似的大肆抨擊和製造各式各樣的起義,理所當然的引起了民間極大的反應。
不管是支持帝製還是反對帝製,又或者是無所謂態度的人們,不約而同都覺察到這次南方把事情鬧得這麼大,國內勢必又會掀起一次兵禍。同樣因為這件事,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由厭倦兵災戰禍而聯想到帝製所帶來的具體好處。可見稱帝與否都是那些官老爺們得利,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又真正獲得什麼了?
不僅依然一無所有,反而連一份太平的生活都無從保障。等到兵禍橫行,平頭小百姓們肯定會陷於水火之中。倒不如不要稱帝,南北之間好歹還能有一份平靜。正是有了這樣的念頭,不少之前跟風擁戴帝製的小老百姓們不知不覺之間開始轉而埋怨帝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