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5章 組建情報(1 / 2)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北方給點陸續下了幾場零碎的小雪。

外界對護國戰爭的討論聲久久不能平息,事實上這次南方挑起來的反帝製、反袁世凱的革命活動,前前後後拖延到今時今日都還沒能得以收場,北洋政府甚至連一點打壓護****的氣勢都沒見成效,難免不會遭人非議。

在此之前,北洋政府的官方喉舌一直沒有正麵報道關於南方革命活動的進展,一方麵是為了讓這次革命活動顯得很小規模,另外一方麵也不希望為護國政府推波助瀾。北方各省許多老百姓一開始也都接受了這種觀念,無論是蔡鍔,還是孫逸仙,都隻是小打小鬧,根本算不上什麼大陣仗。

直到今時今日,原本有這樣觀念的老百姓們因為這件事遲遲不決而感到疑惑。有了疑惑自然就有了關注下去的好奇心,通過各方麵新聞渠道了解到更多的相關內容,竟發現一共隻有七、八萬左右的護****,居然在四個省的北洋軍圍堵之下,反而漸漸占據了上風,實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天津的天氣已經憋足了好一陣子的寒氣,直到十二月中旬才迎來了入冬的第一場小雪。薄薄的一片白色籠罩在天津大街小巷,每個租界不同風格的建築都被統一換上了一層銀裝,矚目眺望天地之間卻是如此的冰清玉潔。

自從與段祺瑞談過話之後,袁肅這段時間每天都會花功夫去了解發生在四川、湖南兩省的戰爭情況,除此之外對於段祺瑞能夠犀利的看透他的心思,這一點同樣一直沒有掉以輕心。

為此,他還專門安排了高順成立一個不規範也沒有任何名義的組織,也就是屬於個人性質的辦事機構,專門負責利用全國各地的北洋青年軍官俱樂部,來搜集和打探有用的情報。不管是軍事情報、商業情報又或者是各地長官的小秘密緋聞,隻要能預期起到作用,便全部整理彙總的清清楚楚。

他相信段祺瑞肯定是有自己的情報圈子,或許在段祺瑞這一類人眼中還沒有“情報”這個概念,但圈子之中有學生、有部將、有親友等等,相互傳遞或是探討或是推測又或者是閑聊,多多少少都能從中過濾出有用的信息。

高順好歹是受過新式教育的人,對袁肅交代的話一聽就懂,時代在變遷,無論是從商還是軍事方麵的任務,情報工作都起到重中之重的意義。不過他本人並不是很情願做這一個行當,總覺得有幾分不能正大光明。要不是眼下情況特殊,而且袁肅身邊能夠調動的人手有限,他隻怕還是會推辭過去。

才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高順已經在北京、天津、灤州三地籌備好了相關的情報網絡框架,雖然沒有什麼太規範、太嚴格的規章製度,但最起碼有明確的工作方向。中國情報工作的起步太晚,高順雖然是受過新式教育的人,可畢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所有情報工作的開展隻能是慢慢進行摸索。

經過這段時間的運作,雖然到頭來並沒有搜集到關於段祺瑞的相關情報,但是高順卻通過北京的青年軍官俱樂部打探到了曹錕在鄂州的一些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