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田文烈這段時間一直憂愁不已,一方麵是因為北洋目前的處境,另外一方麵也是擔憂大皇帝陛下的身體狀況,除此之外還有對目前灤州局勢的操心。前兩者自然不必多說,他骨子裏視袁世凱為恩人,自然要全心全意的為其分擔。而後者正是因為袁肅這段時間擺明了架勢,開始直接與昔日舊部聯係,已然是要重新接管中央第一兵團和是中央第十師。
要說不在乎丟掉這些兵權那是假話,田文烈理所當然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力,尤其是在眼前這個需要自己效力的時候。他很懷疑袁肅在這個時候突然開始爭權的動機,為此在灤州方麵也做了一定的爭取,可惜顯然是杯水車薪。
有鑒於此,田文烈最終還是把灤州的情況上報到了新華宮,不管是希望袁世凱出麵解決問題也好,又或者是提前打一聲招呼也好,自己能做的僅僅隻有這麼多了。
新華宮這段時間所忙碌的都是決定國家變局的大事情。袁世凱抱病在身依然堅持親自迎接段祺瑞,並且與其進行長達三個鍾頭的會談。段祺瑞的態度依然很堅決,無論袁世凱希望他出麵幫什麼忙,前提條件就是取消帝製。
談話結束之後,袁世凱身體再次受到一定刺激,離開會議室時還是由兩名侍從左右攙扶。也因此不難看出,其實這次談話並沒有什麼好的結果。不過袁世凱心中多少還是感到欣慰,畢竟段祺瑞雖然要求自己取消帝製,但依然表示取消帝製之後會支持自己繼續出任大總統,這等忠心實在是難能可貴,尤其是在對比目前北洋內部的局勢而言。
到了一月二十七日這天,袁世凱這才與段祺瑞達成了初步的協議,他表示可以接受取消帝製的建議,但是在此之前最起碼要先取締漢口的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他當不了這個皇帝,也絕不會讓曹錕撿到任何便宜。
對於段祺瑞而言,他早先就已經看不慣曹錕私底下搞一些陰謀詭計。當初他或許是因為一時情緒,又或許是並不能確定曹錕真實的意圖,所以才沒有提前把這件事揭露出來。縱然要反對帝製,也不至於拿北洋來做賭注,隻能說曹錕的行為大有離經叛道。
所以袁世凱希望能先壓製漢口聲勢這一點,段祺瑞自然是很同意。
但是考慮目前曹錕的氣焰,顯然是不可能通過談判對話來化解矛盾。曹錕已然孤注一擲,哪怕到最後隻剩下他一個人,依然會堅持對抗下去。更何況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隻剩下一個人,哪怕再不濟還有南方那些革命陣營能夠互為犄角。
也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層原因,段祺瑞和袁世凱不得不考慮預先準備采取軍事行動。
當然,即便是要采取軍事行動,事先也一定要打好政治上麵的基礎。於是在段祺瑞與袁世凱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後,段祺瑞立刻開始四處奔走,盡可能去說服那些保持中立以及站在漢口立場上的那些北洋官僚,轉而拉攏這些人繼續支持袁世凱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