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5章 隨縣之戰(1 / 3)

隨縣的戰事是在四月最後這一天打響,第五師兵分兩路,一路越過漢江從西邊進攻隨縣與襄陽的官道,沿途占領了淅河鎮,直逼隨縣縣城西郊;另外一路則負責從正麵向隨縣主動,同時負責在途中建立兵站和後勤驛站,方便在占領隨縣之後能第一時間開辟後勤路線。

蔣百裏雖然是第五師最高指揮官,但畢竟接管第五師的時間尚短,唯一真正能掌控的部隊就隻有師部直屬的警衛團和直屬的炮兵營,即便是這兩支部隊,也還是經過了一陣大換血之後才勉強握在了手裏。

好在下麵的團長、旅長雖然各自為政,有時候也會反駁蔣百裏的命令,但畢竟後勤和軍餉都掌握在蔣百裏手裏,真要施壓下來也隻能唯命是從,最多是在心態和辦事效率顯得很消極罷了。蔣百裏不是一個不識時務的人,正因為如此,目前的局勢對他來說很有壓力,因為自己每一項命令都必須經過慎重思慮,既要考慮命令的作用,又要顧及能讓下屬都能心安理得的接受並執行命令。

好在目前隨縣的駐軍並不多,原本曹錕就沒打算在這裏設置防線,計劃著以隨縣這個交通要道來當誘餌,引誘中央近衛軍集中兵力強攻這裏。如此一來,就能陷入襄陽和漢口兩方麵的夾擊和包圍。

但是後來又經過一陣研究和情報搜集,發現中央近衛軍的進攻路線十分有氣勢,一上來就是雙管其下,擺出了要打一場大會戰的態勢。為此不得不在隨縣這邊多留一手,拖延時間也好,配合戰術也好,總之是預備不測。

曹錕抽調了王占元手下湖北陸軍第六旅旅長孫建業進駐隨縣,雖然孫建業行動很迅速,隻用了三天就把部隊全部集中到隨縣,並且勉勉強強在隨縣縣城幾個重要的郊區布下了防禦陣線。他的兩個團漢江和長江分岔口的安居外設下了野戰陣地,另外一個團則在安居鎮城內布置巷戰防守線。他的作戰策略很明顯,就是希望將近衛軍吸引到安居鎮這裏進行決戰。

第六旅的另外一個團,則全部縮在隨縣城內布置巷戰,形成了第三道防線。

就在近衛軍發動進攻的前一天,孫建業還加急拍了一份電報給湖北,詢問隨縣的這一仗到底打還是不打。之所以有這樣的一份電文,還是曹錕一開始沒有拿定主意的緣故,當初他沒有主張在隨縣布防,後麵也隻是希望派一支應變部隊留守隨縣做為策應,孫建業走得也很急,沒有問清楚到底是主守還是主策應,又或者是按照王占元所說隻是照應後勤交通什麼的。

事實上王占元是有私心的,他願意跟著曹錕幹這一場北洋內部的大變故,但是卻不希望因此而動了自己的元氣。如今近衛軍矛頭直指隨縣,曹錕卻抽調他的一個旅進駐隨縣,這分明就是在讓自己的手下當炮火。

正因為曹錕與王占元之間有一定私利上的矛盾,所以最終從漢口發到隨縣的電文是讓孫建業隨機應變。這就讓孫建業顯得很尷尬了,什麼叫見機行事?見什麼機行什麼事?

如果孫建業現在有清晰的戰鬥指令,這一仗雖然敵人多過自己,但是卻不一定沒得打。按照他現在布下的防守陣線,絕對算是很有高見和後招的了。近衛軍兵分兩路,其中一路要過江都必須先拿下安居鎮,如果不在安居設立後勤基地,直接奔向隨縣必定會損失慘重。

第六旅好歹還有十二門大炮,占據著有利地形,近衛軍別說渡江需要足夠的筏子,就算有筏子幾炮打下去全給打沒了。

湖北的地形雖然不算險峻,但做為四戰之地、交通樞紐,又有許多長江的分支河流,是需要精心的戰略層麵部署,才能打好戰役、戰術上的作戰。尤其孫建業的部隊常年在湖北中部地區駐防,早就在安居鎮摸清了路線,哪怕在這裏的兩個團守不住了,全部退到鎮上進行巷戰,早晚能讓的敵人部隊暈頭轉向,順利的拖延一段時間。

隻是現在,孫建業根本不知道到底該打還是不該打,到底是該聽曹錕這個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主席的命令,還是聽王占元這個老上司的命令?再者,如果真是不好好打的話,那事後會不會又要背黑鍋?這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

然而近衛軍根本就沒有孫建業任何思索的餘地,第二天就打過來了。

西路和中路的近衛軍幾乎暢通無阻,一天下來就挺進了三十裏。

當天晚上,近衛軍西路的一個旅接近了安居鎮的長江邊緣。隻要見到江水,不管這江麵是寬是窄、是急是緩,這個旅的所有士兵都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因為他們知道大戰就要開始了。第五師常年駐紮北方,自然不擅長水戰,麵對諸如此類的天然的防禦堡壘,敵人的將領肯定會加以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