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湖北會戰揭開帷幕,一場北洋內部的大決戰正式開始的同時,北京方麵的局勢同樣有了幾分微妙的變化。這份變化不單單是北京政治圈子對於湖北會戰的態度,也不僅僅是外界風頭正盛的反帝製輿論,進行到現階段所造成的各方麵壓力。最主要的還是集中在新華宮內,所謂當權者對於前途的抉擇。
不得不說,漢口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預想的國內局勢很正確,隨著時間的推移,輿論聲勢越來越洶湧,尤其還是南方革命黨人從中推波助瀾,北洋內部膽小的官僚階級和那些野心派的政治家們也都從中附和,所製造出來的反帝製聲勢一天比一天嚴重、一天比一天激烈。
對於袁世凱或者其他擁戴帝製的官僚們來說,輿論聲勢在熱烈都隻不過是虛的,這些聲音確實能夠帶來一定壓力,但是用一句俗話來說,“罵人是不可能把人罵死”。所以從一開始的他們還是能夠安然來應對,尤其是在組建了中央近衛軍以及邀請段祺瑞重新出山執掌大局之後。可是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人越來越發現所謂的輿論聲勢不一定是虛的,罵人也是有可能把人罵死的。
現階段而言,哪怕中央近衛軍在湖北跟叛軍大打出手,但是外界依然沒有看好新華宮能夠繼續把控局麵。而對中華帝國政治權力最大衝擊的兩個因素,其一是民間的遊行、罷工、示威,甚至還有許多暗中破壞的小動作;其二則還是北洋內部許多官僚決心推翻帝製,並且這股決心還能追溯到目前的總理段祺瑞身上。
既然段祺瑞是堅定不移的反帝製者,那麼不管湖北能打出什麼結果,帝製必然還是要結束。湖北的勝負無非是決定取消帝製之後由誰來執掌統治權。若是中央近衛軍敗了,那必然是曹錕進京重組北洋政府;若手曹錕罷了,或許袁世凱還能在脫掉龍袍之後繼續穿上大元帥服,最最不濟也能穩坐幕後來操作北洋政府。
隻是在這一切的最後,北洋內部的矛盾或許可以告一段落,但是經過湖北這場大規模的內鬥,無論勝出者是誰,又該如何麵對接下來的新一輪的國內矛盾呢?尤其是占據長沙養精蓄銳快有半年之久的護****,還有南方諸省正在各自醞釀著不同的爭權奪利的陰謀軌跡。這一切的一切並不是收拾殘局,而是北洋這個殘局會留給誰來收拾?
所以在那些一直叫囂著反帝製的官僚階級當中,他們根本不在乎湖北會戰究竟孰勝孰負,當初袁世凱選擇走這條道路的時候,便已經讓很多人感到大失所望。哪怕許多人從一開始隻是附庸曹錕,爭取利用曹錕來達到反對帝製的目的,但是從始至終就沒打算引起北洋內部的自相殘殺。按照所有人的估測,事情發展應該是漢口的曹錕發布反帝製宣言之後,袁世凱應該順應民意乖乖的下台。隨後一切便能更容易的發展。
隻可惜有時候還是太過托大,明明已經猜出以袁世凱的性格絕不會輕易放棄,可偏偏還是有那麼多人願意孤注一擲。結果就弄成現在這樣騎虎難下的局麵。
雖已經是春末,不過夏季似乎距離的仍是很遠,北京的天氣又是風又是沙,幹燥和冰冷。
袁世凱的身體狀況其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私底下許多下人們都在議論紛紛,認為大皇帝陛下的身子骨就像是如今的北洋一樣,裏麵的精氣神早就被挖空了,隻剩下這副空皮囊,也不知道究竟能撐到什麼時候。
袁世凱自己同樣心知肚明,陽壽能夠拖延到今時今日,當真可以算的上是一個奇跡。醫官處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無論是一份月還是現在的五月份,從始至終都認為袁世凱的身體狀況命懸一線。好好調養或許能熬過今年的冬季,如果再有些許的刺激,隻怕一切再也回天無術了。本來袁世凱的臣屬、子女們都打算用盡一切辦法來讓其不受刺激,甚至都巴不得采用欺騙的手段來暫時熬過現在這一關。然則袁世凱這五個月來一直就讓軍參處的人駐在廂房,每天都親自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公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