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望水村的時候,已經快十一點了。劉瑩瑩她大姑叫就大花,一塊典型的秦北白色毛巾裹在頭上,不過此時已經變成一塊黑布了。
滿臉的褶子根本就看不出來她隻有不到五十歲,不知道的還以為劉大花已經七八十歲了呢。走起路來顫顫巍巍的,說話也滿嘴漏風。
見劉瑩瑩姐妹來了,高興的趕緊拉著她們往那孔爛窯洞裏走。
窯裏漆黑的被窩裏還躺著一個二十三四歲的小夥子,他蓬頭後麵的正在呼呼大睡。
見有人進了窯,他也沒起來。直到被劉大花大聲嗬斥,才不情不願的從被子裏鑽了出來。
見到表妹來了,張超趕緊打了個招呼就出去洗臉了,他自己也覺得他這幅樣子見不得人。
劉瑩瑩問道“大姑,我姑父呢,他去哪兒了,怎麼沒見他呢,還有表妹在哪兒,咋也沒看到。”
劉大花支支吾吾的說了半天,才在劉瑩瑩的追問下說了出來。
原來是往山裏跟偏僻的乞水村有個小夥子沒了,還沒結婚需要給他配一門親事。
劉瑩瑩她大舅舅張國華帶著她表妹張苦菊去對八字了,那家人承諾如果了給對方家一筆豐厚的彩禮。
這個價錢把望水村和乞水村兩個村子有閨女沒出嫁的人家都吸引去了。有了這筆錢家裏就有足夠的錢給兒子娶一門媳婦了。
唐逸風一聽,有些好奇,問了一下劉瑩瑩才弄明白,原來是這樣啊。這種習俗的曆史比較長了,但到了新世紀後還在堅守的地方已經不多了。
畢竟這種習俗對活人的負擔太重對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目前絕大部分地方已經沒有了這種習俗了,但在晉西秦北一些邊遠地區還大量存在著。
這樣的婚禮一般而言發生在單身在婚前也會舉行簡單的拜堂儀式,之後就算儀式完成。
據悉這種婚姻製度從殷商時期即開始存在,存續至今已經持續接近三千多年的曆史,這種婚姻中一般都是給予父母的一種思念和心願,希望兒女不孤單。
一般情況下的存在幾種不同情況:如家中的孩子早夭還未婚配,還有的就是大齡青年,因為各種突發情況離開,父母感覺孩子需要個伴所以想要給孩子完成個心願;
還有的就是本身兩人都是屬於提前訂婚的,但是因為還未來得及舉辦婚禮,這種也可以進行。一般在夜間進行參與的人多為至親,儀式較為簡單,儀式完成則算是婚配完成。
乞水村這家的情況屬於第一種情況
但他們那邊太偏僻了,問了好多地方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未婚女子。以後才決定花大價錢找個附近的女子嫁過去。
既能給兒子娶一門媳婦,順便還能當個勞力使使,說白了就是賣過去做牛做馬的。
劉瑩瑩一聽自己的表妹居然被安排去做這樣的事,當場她就發飆了“大姑,缺錢你就給我說嘛。三四萬塊錢,你們就忍心把我苦菊妹子賣給過去做牛做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