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麼不好?寫不出大片的作文?我需要作家嘛?他不會解方程式?我要數學家嗎?他外語不好。我需要英語翻譯嗎?我需要的是傳承人,一個會做陶的傳承者,你那些師兄師弟的有幾個能坐得住的?齊拾才是我最看重的接班人,他在玩的時候有了構思,靜的下來做陶,能把這個枯燥的的工作做得開心,那我就高興了。何必強迫他非要考一百分?成績不能代表一切。”
“還是要考個美院係統的學習。”
“美院?簡單啊,那些老師教授我都認識,隻要他成績中等,做陶繪畫一流,絕對能進入一等美院深造。齊承我告訴你啊,我把所有希望都押在齊拾身上了,你們一個個的不是沒天資就是性子不合適,我這半輩子的手藝不能就這麼沒了繼承人,齊拾我會一手教育,讓他成為新的陶藝師,你別用什麼成績補課什麼模式化教育把他的靈氣給我抹殺了。”
“爸呀,我不抹殺他的靈氣,我是說怎麼也讓他有個出類拔萃的學曆,到時候他長大了出名了,那也是深造過出國鍍金留學,國內傳統藝術和國外雕塑雙料學位才好啊。”
“你讀書好你會做陶嗎?”
老爺子鄙視齊承的教育方式。
“我對齊拾寄予厚望,誰也不能做一丁點傷害他的事!包括你!”
老齊頭這個橫眉瞪眼的護犢子樣兒讓齊承哭笑不得。
“老爸我是你親兒子!”
“藝術麵前不分親厚,齊拾才是我老來子!”
得得得,齊承帶過來給齊拾補習的書籍練習冊都不能用了,老爸不讓他抹殺老兒子的靈氣。
學習和做陶這不抵觸啊,那老齊頭也不讓。
老齊頭出去喝小酒閑聊去了,齊承蹲下來看著這個玻璃櫃內的微縮世界,不得不感歎,齊拾的天資很高。
十三歲的孩子,半大不小,愛玩愛鬧,但是他能靜的下來,就這份靜的下來做陶就叫人佩服。這是一個枯燥的複雜的失敗百分之九十才能有百分之十成功的手藝,可他不氣不餒,沒有發脾氣,安安靜靜的做陶。
那句話叫啥,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說的就是齊拾。
玩的時候瘋玩,靜的時候摒除一切雜念。孝順師父,關心師娘,對大哥撒嬌,對師兄敬畏。
彈了一下玻璃櫃,笑了,齊拾是個好孩子。
跑的一腦門子汗回家,都能動手炒個雞蛋做個蒜苗炒臘肉,拿筷子拿酒壺,大喊著師父吃飯。吃完飯主動洗碗,他自己洗完澡以後就會坐在長條桌子前麵打開台燈,用陶土捏小人。
齊承也不出聲,坐在他身後,拿著蒲扇給他扇風,打蚊子,齊拾也不說話,小嘴抿著認真專注,手巧得很。
半夜了哥倆睡在一張床上,齊拾就變成了粘人的小子,一直往齊承懷裏鑽,這個落後的農村極少有空調,齊承熱啊,肉挨肉的更熱,更別說齊拾就是一個小火爐,睡著了把他推開,一秒不到又滾進懷裏,用枕頭隔開倆人,他能把枕頭踹到腳下在鑽進齊承懷裏。
這把齊承累的,睡一晚上做夢一直在做西遊記的夢,他跟孫猴子他們去取經,正好走到火焰山那段。
齊承也終於見識到齊拾有多認真了,捏了一晚的小人第二天自己搬木頭點火弄窯,老爸給他建了一個小很多的窯爐,專門燒小物品的,從點火,到入窯,再燒,封了窯口,添火,蹲在一邊看溫度,這孩子就一絲不苟的一直在窯前邊,盯著火焰看,隨時增減木柴控製溫度,被烘烤的渾身都是汗,也一步不挪開。
這次燒出了三件成品,壞了十八九件,齊承以為他會沮喪,可齊拾歡呼,歐耶!能有三件成品啦,太好啦!
累了一天汗水都有一盆,隻有三件成品,卻這麼高興。齊承心疼又欣慰,齊拾很適合做陶,性子,天資,都很合適。
就是很粘人,齊承獨生子,家裏進進出出師兄弟也多,宋子鶴也和他年紀差不多,都是玩一塊的朋友,勾肩搭背呀,插科打諢啊,這些都正常,可齊拾的粘人程度超乎想象。
睡覺往懷裏鑽這是小事,吃飯要坐在一邊,膝蓋碰到他的大腿才行,齊承看電視看書,齊拾就會坐在他腿上,不讓坐腿那就抱住後背,腦袋壓在肩窩,背著他才行。不給他洗澡就臭著,洗完澡要齊承抱回房間,不給他剪指甲他就自己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