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喪禮畢後,兩道聖旨分別送入了李府與楊府。
一任李奉淵為禁軍統領,二將楊修禪調職吏部,升任吏部尚書。所謂從龍之功,平步青雲,大抵如此。
楊府,新任的太監總管文公公笑眯了眼看著跪地聽旨的楊修禪,祝賀道:“楊大人,恭喜了!”
楊修禪提衣起身,從懷裏掏出兩錠金子,上前塞給文公公,而後雙手接過聖旨,道:“有勞公公跑這一趟。”
文公公道:“不敢。”
雖得升任之喜,楊修禪背上卻不由得冒了一背冷汗,他一想起楊驚春要去找祈伯璟說離京的事,便覺得自己這吏部尚書怕難坐得穩當。
楊修禪捧著聖旨,回頭看了一眼楊驚春。
楊驚春察覺到他的視線,抬眸看過來。
祈伯璟還是太子時,這位文公公就在他身邊伺候,楊驚春見過幾次,算是熟人。
文公公恭敬地朝楊驚春行了個禮,和善道:“奴婢今日來,還有一事。皇上口諭,請楊小姐入宮一敘。”
話音一落,楊父楊母紛紛將目光看向了楊驚春,她抿了抿唇,微微紅了耳朵。
她習慣了與當太子時祈伯璟私下偷偷會麵,如今祈伯璟成了皇上,光明正大地派人來請她入宮,她反而有點不自在。
楊父看她一眼,拱手問文公公:“敢問公公,皇上說讓小女何時入宮?”
楊父楊母暫且還不知道楊驚春想離京,楊修禪也還沒說。
照他的話,等楊驚春說服祈伯璟放她走,他再去嚇唬老爹老娘也不遲。
悔天子婚,這等離經叛道的事也隻有楊驚春幹得出來。
文公公笑著道:“宮裏的馬車此刻就在大門外候著呢。”
意思是現在就要把人接走了。
先帝駕崩,國喪三年,新帝不得立後選秀。楊驚春與祈伯璟大禮未成,隨隨便便入宮,於名聲有損。
祈伯璟顯然明白這一點,提前提點過文公公,文公公見楊父不作聲,便又道:“楊大人不必多憂,皇上隻是請楊小姐入宮小敘,宮禁前便會將楊小姐送回來。”
楊父聞罷,衝楊驚春微微頷首,道:“去吧。見了皇上,不可無禮。”
楊驚春“噢”了一聲。她想了想,又同文公公道:“煩請公公稍等片刻,我去取個東西。”
文公公笑著應好:“是。”
楊驚春不知拿了什麼,回房打了個轉兒,又出來了,連衣裳都沒換一身。
出門前,楊修禪不放心地拉住她,以耳語提醒道:“今非昔比,你若要提那事,可千萬別心直口快一句話扔過去,態度軟和些慢慢說,別惹了聖怒。”
今時不同往日,祈伯璟從前是太子,如今是皇帝,是一句話就能讓楊家萬劫不複的天子。
楊修禪知祈伯璟對楊驚春有情意,可情在手握權勢之人的心中,恐怕是最不值一提的東西。
楊修禪此前沒將楊驚春想離京的事告訴爹娘,是因他根本不覺得祈伯璟會放楊驚春離開。
祈伯璟籌謀多年坐上了皇位,心愛的女人他又怎會放手。
楊驚春看得出楊修禪的思慮,也聽得懂他的話。她輕點了下頭:“我知道的,我會好好和他說。”
楊修禪歎了口氣,心道:這恐怕不是好好說就能說通的事。
宮裏的馬車就在府門外的牆邊停著,楊驚春沒帶侍女,文公公上前,伸手扶楊驚春上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