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琳大學本科畢業,專攻市場營銷,英語熟練,進入一世界知名的飲料公司已滿2年。按說,她的條件還是不錯,應該算是成長股。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洋飯碗也有打破的時候。這天下午,她被老板召見,稱合同即將期滿,公司不打算續簽,請她早作打算。
海琳毫無心理準備,當時就怔住了:為什麼?老板答:同事反映你缺乏團隊精神,不適合做市場開發工作。
海琳心裏窩火,可也說不出什麼。她知道但凡合同到期,雙方都有權選擇是否續簽,回想當初進公司時,也是該老板麵試,稱她非常適合這個工作,打消了她選擇其他公司的念頭,但現在不滿意她的也是這個老板。
沒幾天,傳來公司裁員的消息。海琳知道自己隻不過是被裁的一員,而且是最虧的一個。她曾在外企做過調研,深知其中的奧妙。
但凡裁員,公司都要向被解雇的員工支付一筆不菲的遣散金。當然,外企從不搞“一刀切”,並不是說一宣布裁員,立馬將計劃外員工打發回家,而是循序漸進,有的員工從正式雇員轉為臨時雇員(可以節省福利開銷),有的員工作轉職調整(轉職後的職位級別往往會下降,以減少工資開銷),有的等合同到期,則不再續簽(既可節省遣散金,對方又沒脾氣),這樣慢慢完成裁員計劃。
不過像海琳這樣被裁掉的,幾乎都是老板平日不甚喜歡而又無合理借口解雇的。海琳反省自己到底敗在哪兒:跟老板的關係,隻是點頭之交,很少主動找老板談心、彙報工作;至於跟部裏其他同事,從未參與她們的跳操、打保齡、逛街或是吃火鍋等活動。說心裏話,海琳對她們三句話不離吃喝穿戴很是看不慣。不過自己對本職工作還是兢兢業業,向來沒出過差錯。
不滿歸不滿,海琳帶著憤慨離開了公司。沒幾天,有幾個同事相約出去吃飯,談起公司的人事變動。市場部的人對海琳的離開表現得很淡然,好像裁她是應該的。
有人鳴不平:海琳哪樣比你們差?工作沒少幹,班沒少加,為什麼讓她走人?答曰:舉個例子吧,我們上次去開會,中間玩了次蹦極,要求參加的人寫下自己的身高、體重等。老板是台灣人,不願透露自己的隱私,躊躇著不想寫。別人都勸:老板,寫吧,你看我們女孩子都寫了,您就別保密了。海琳也跟著勸了一句:“寫吧、寫吧,又不是寫遺囑。”這話就說得沒水平了。
“女人天生就是娛記,因為女人很八卦。”其實,筆者非常不讚同這句話,但是不論男人還是女人,若是口無遮攔,則容易給人留下“八卦”的印象。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弱點,喜歡議論滔滔,而且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這時候,往往會在無心之間,說了一些很“八卦”的話卻不自知。
其後,海琳從側麵聽到一些對自己的不滿之詞,苦思半天,才知是禍從口出,但解釋已太遲、太累。何況已造成的誤會和裂痕,豈是幾句解釋能挽回的?
話出口容易,但收回卻永不可能。說話如寫遺囑,言詞越少,爭訟越少。小事上注意談吐,遇大事時即能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