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溫飽問題之曙光(2 / 2)

李治早就打著海的主意了,所以他對這些也早就留心過。據他來看,這個時代擁有最現今的航海技術的國家,應該是新羅。當然,有一個島國,他沒有考慮進去。

東瀛人太狡猾,雖然有很多人飄揚過海,但他們是怎麼過來的,什麼樣的船,大唐完全不清楚。

不管怎麼說,不能讓他們在這樣鬧下去了。

李治歎了一口氣,睜開眼睛,順手就拿起蓮子粥吮了一口,又享受了半晌,才道:“此事的來龍去脈,朕已經知曉了,你先回去,朕會派個捕快給你做下手,助你將這夥賊子擒下。這次你做的很對,隻要是大唐的百姓,朕都要負責。無論是流浪街頭的乞丐,還是梁建方,所以說,即使是幾個平頭百姓如此被殺,你也要跟朕稟報,你明白嗎?”

唐臨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這皇帝是如何知道的,又知道了什麼,不過既然他說派人來,唐臨就樂得輕鬆,就算此事不成,也不是自己的責任了。何樂而不為呢。

“長安是我大唐的根基所在,自然是那些宵小想渾水摸魚的地方,不過朕絕對不會讓他們得逞的,因為這是天子腳下,是朕臥榻之地,誰敢來犯,定叫他伏誅。”

唐臨剛走到門,就聽見李治緩緩的道。身體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激靈,心中又升起一種發自內心,不分年齡的敬佩。

………………

“袁耀,這次你的功勞不小,想要什麼賞賜,盡管說,朕定不食言。”

一看到袁耀這個大農學家,李治心裏就高興,畢竟他為李治解決了大唐飛糧食的問題。解決了糧食,就意味著解決了百姓。

袁耀是個臉色瘦削的人,聞言不好意思的笑笑,神色懦懦的道:“皇上,這是我袁家的祖訓,得皇上之助,才得以成功。袁某實在不敢居功。”

殷天授在一旁道:“袁大人客氣了,若不是你的見識和才學,我還不能服你呢。”

袁耀知道殷天授是個高傲的人,兩個人合作了兩年,殷天授才真正的服了這個看起來幹巴巴的老頭,有時候殷天授就是不明白,他那麼瘦弱的身軀了,怎麼就裝下了能讓糧食翻倍的奇思妙想呢。

“皇上,若是此種種的得當,臣保證,一年之內,就可以讓一道遍及,五年之內,我大唐百姓將永遠脫離饑苦。”

李治聞言哈哈大笑,抓起一把種子,放在鼻子前嗅了嗅,如同春風拂麵一般愜意的想著:“自己剛來幾年,就看到了解決大唐溫飽問題的希望了,以如此速度,說不定真的就能在有生之年,去其他的州轉上幾圈呢。

“不過皇上要求的所謂在旱地所種的豆穀,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可以。”

李治沉吟了一聲,知道這還有點難度,就道:“這是當然,不過要快,過幾天,朕找個人給你做統籌,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裏弄出來。”

殷天授小聲道:“皇上,有江南靠河四道,就應該夠我大唐百姓所用了,為什麼還要想著別的地方呢?”

李治沒有說話,他不是不能說,不過就是說了這些,殷天授也不懂。

“你們先下去吧,朕還有別的事,若是有任何進展,就派人到宮裏報知吧。”

“糧食,糧食。”

李治口中喃喃,手指敲著眼前微型的唐朝的地圖,有些為難。

在現代中國,處處多能種糧,不過還是分布了幾大糧食產區。李治原本的家鄉就是一個,而長江流域又是一個。

可大唐不同,一來受地域的限製,大唐的版圖在東北隻擴到營州,東北的廣袤大地,自然不能為李治所用。

不過即使東北被李治攻下,也需要數年的時間休養生息,再說開墾黃土,在一切都推崇純手工與綠色的大唐,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

“那就隻好是河南這一塊了。”

李治隨手在地圖上點了一下,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