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九、後浪推前浪(2 / 2)

長孫無忌看皇上答應了,心中的壓抑感頓時消失,說話就越發的輕鬆了。

“臣如今老了,自然不喜歡那些打打殺殺的了,不隻是微臣,朝廷上好多大臣都希望能在洛陽頤養天年。這裏真的不錯。”

“是嗎?”李治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心中卻隱隱有些擔憂,自己是不是答應的太早了,不過想想自己如今也就隻是答應了長孫無忌一人,其他人不鬆口就是,什麼時候這個過渡期過了,在答應也不遲,畢竟主動權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皇上,閻立本求見。”

正在忙於整理這一年的六部公報的李治,被一聲通秉驚醒了。

閻立本?

腦海中立即浮現出這個人的資料來,閻立本在宮中出任畫師已久,向來為皇室畫像,作為大唐最為傑出的畫家,李治也曾經萌發過與他深談的想法,不過後來就忘掉了,畢竟這個時代的畫,李治還是看不上眼的,畢竟他也不懂藝術,不能苛求他對什麼都懂,在長安書院開一個書畫的輔修課,已經是他做的極限了。

“叫他進來吧。”

古代時期的藝術家,不似現代,他們對於為藝術獻身的覺悟性大多不高,縱觀曆史,那些震撼天地的作品,都是在官場失意所做嗎,在古代,不管是學什麼,都是為了做官。

閻立本當然也是如此,如今他任河南道黜陟使,這些年與李世績多有交集,如今的洛陽可以說是也有他的一畝三分地,隻不過因為皇上的緣故,他收斂了許多罷了。

閻立本年紀也不小,反正和李治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如今進宮,自然是有事情。他也是心血來潮,看看能不能讓皇上青眼相加,畢竟沒有人會嫌自己的官職小。而他的哥哥閻立德,已經出任工部尚書了,這品級可要比他高出不少。

“皇上,臣來此是為了薦賢。”

“哦?”一說到人才,李治倒是打起了幾分精神,這讓閻立本有些兒高興,畢竟從當今的皇上表現出來的外在的精神就可以看出,對於人才,當今皇上是不會放過的。

“臣偶遇一人,可以說是‘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此人有大才,皇上不可不用。”

閻立本說完,將自己的奏章呈上。

李治原本不以為意,什麼明珠,遺寶,在他眼中,還真沒有哪幾個人能當此稱呼。可當他看了奏章之後,不僅冷笑道:“果然是朕的遺寶啊,朕怎麼把他給忘了。”

閻立本沒有抬頭,雖然他有些驚訝皇上是如何知道此人的,但還是很高興皇上的態度,他卻不知道,如今李治的眼神裏殺機畢現,一旁伺候著的小桂子不僅打了一個寒顫,他對這個表情雖說不是很熟悉,但絕對是記憶深刻,皇上每次要殺人的時候,總是這樣。

“狄仁傑,哼。”

閻立本所舉薦的,正是狄仁傑!

要說這閻立本和狄仁傑也真是倒黴,若是等李治解決了武媚娘之後,閻立本在來這麼一手,也許他還會被皇上嘉獎,而狄仁傑也會被皇上中用,可如今武媚娘風頭正盛的時候,閻立本突然將這個在曆史上與武媚娘脫不開關係的任拉出了水麵,豈不是正撞在槍口上嘛。

李治閉上眼睛,沉思了一會兒,腦中唐風上一次關於狄仁傑的報告漸漸被回想了起來。

狄仁傑如今年紀比李治小兩歲,按理說李治早就應該動用這樣一個年齡和他沒有隔閡,而又有才德的賢人,但曆史上的際遇讓李治退卻了,畢竟在武媚娘還在的時候,中用狄仁傑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狄仁傑受冤入獄的時候,李治還想著找些罪名讓他在裏麵蹲上幾年了著,不過後來給忘了。如今被閻立本給救了出來,讓李治不禁有些頭疼。

“到底是——”

李治有些猶豫,他知道自己不是心胸廣大的人,對於那些萌芽中的危險,李治扼殺的多了去了,如今這個,是不是也要這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