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橋下的身影(1 / 2)

沭古縣,沂州最貧窮的一個縣城,位於沂州最南側,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這裏山林茂密,交通不便,也正是山林茂密交通不便才會成為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

沭古縣是一個古縣,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距離沂州70多公裏,驅車行程需要三個多小時左右。

李陽平時回家都是坐大巴車,車票錢24元。

今天,李陽為了能早點到家,他出錢包了一輛出租車,經過五六分鍾的殺價車費由於120砍價到100元。

李陽是真的心疼這100元錢,他工作一天累死累活才120元。

李陽想早點見到自己的四叔,他才選擇包車回家。出租車也隻是將李陽從沂州送到沭古縣,剩下路程李陽需要自己坐車回家。

李陽乘坐出租車來到沭古縣縣城後,時間到了中午十二點多,他在路邊買了一份煎餅果子。

沭古縣到李陽所在的那個鎮上山路崎嶇不平乘坐大巴車需要花費了兩個多小時,這種大巴車是外包的,車子出發時間是沒有固定的時間表。

大巴車出發是根據載人數量,當司機師傅覺得這一趟不至於賠本就出車了。

李陽吃過午飯早早來到了車站上了大巴車,一直等到下午兩點多,才勉勉強強湊夠了十多個人。

司機師傅在眾人的催促下,發動了車子,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李陽終於到了鎮上。

李陽生活的村子距離鎮上有一段山路,這段山路沒有通車,幾年前這段路完全是靠人走,後來政府撥下資金,修了一條水泥路。

冬天,晝短夜長,天黑得早。

李陽所在的村子裏有一個姓王的阿伯,王老伯有一輛電動三輪敞篷車,他每天都在鎮上等著,隻要有人出村回村,都是坐他的三輪車,每次車費5塊錢。

王老伯一直做這個生意,三年多每次一趟都五塊錢。

李陽在通往村子的路口下車,這次王老伯竟然沒有在鎮上,李陽估計王老伯是覺得今天應該沒人了,自己先回家了。

李陽給家裏的作家打了兩個電話,沒有人接聽,父母這個時間估計應該在忙。

李陽微微歎氣,他隻能選擇徒步回家,現在修了水泥路,走路需要一個多小時,雖然繞遠了但是路好走了。

李陽中學的時,每次周五放學後,他都是從鎮上小跑回家。很多年過去了,李陽跑在路上覺得有點找回當年上學的感覺了。

李陽在水泥路上快速走著,天越來越黑。

時間在五點半的時候,天便全都黑了下來。

這種路上沒有路燈,李陽走得時候,手機又忘記了充電,這個時候手機也沒有電了,幸好還有半個小時便能到家了。

村子外有一條大河,名喚沭河。

沭河可以說沭古縣的母親河,沭古縣這個名字也是因為這條河而得名,李陽所在的村子平時種莊稼都是要靠這條河裏的水進行灌溉。

李陽回村子的路上必須經過一座橋,這座橋修了二十多年,名喚沭陽橋。

李陽小時候聽爺爺講過,二十年前沒有起重機,沒有吊車。因為修這座橋村子裏死了兩個人,所以每次李陽走上這座橋邊上,腳下的速度會自然而然地加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