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有個性的名相(2 / 2)

殿內的一些文人,對寇準大為讚賞,言語裏滿是誇譽,人人都豎大拇指。

而寇準本人,此刻正在府邸之內,望著金榜,他頗為淡然的捋了捋胡須,轉過眼來,則是發出一聲歎息,隻因為最近受到許多同僚的排擠,這讓他心頭頗為鬱悶。

……

金榜繼續更新:

[寇準出生於書香門第,少年便天資聰慧,公元980年,寇準考中進士,正式踏入仕途]

[公元989年,寇準升為樞密直學士,大膽進諫,有次稟報的時候,宋太宗聽不進去,怒而離開了龍椅,此刻,寇準上前,直接一把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勸他聽完自己的奏事。宋太宗哭笑不得,無奈至極,最終重回座位聽完了寇準的奏事。聽完後,宋太宗不但沒有怪罪寇準,反而更加欣賞他]

[公元991年,寇準因為表現亮眼,名氣大噪,被提升為同知院事,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決議,後來在立儲之事上,寇準勸宋太宗早立皇太子,寇準多次為宋太宗排憂解難,受到了宋太宗的極大倚重,有人給太宗獻了一件寶物天犀,太宗命人將其打造成兩條犀帶,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了寇準!]

[公元999年,遼軍侵擾北宋邊境,北宋邊軍潰敗,這個消息傳到京城,令整個北宋朝廷震驚不已,在他人的提議下,宋真宗於是拜寇準為相]

[公元1004年,遼軍20萬南下伐宋,宋真宗驚駭萬分,召集群臣商議,一派認為應該向南方的金陵遷都,這樣可以避遼軍鋒芒,另一派,以寇準為代表,立主抵抗遼軍,堅決反對遷都,認為此舉是放棄祖宗根基,絕不可采用,最終,寇準成功說服宋真宗,宋軍出征抵抗!]

[寇準勸說宋真宗,讓他禦駕親征,這樣才能凝聚軍心和民心,讓大家同仇敵愾,齊心協力,宋真宗果然禦駕親征,宋與遼爆發大戰,寇準一方麵向宋真宗鼓舞勇氣,一方麵籌備糧草以及轉運之事。遼國由於孤軍深入,糧草不足,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宋軍數次大捷,雙方在澶州周旋,最終,遼向宋提出合議之策]

[寇準極力反對議和,主張乘勝出擊,收複失地,宋真宗本來就無繼續戰鬥的意思,再加上許多主和派的進言,寇準被主和派誹謗為擁兵自重,寇準被迫隻能放棄主戰的念頭,於是,宋真宗派出使者,與遼合議,史稱澶淵之盟: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

[澶淵之盟後,宋遼邊境趨於平靜,寇準因此功冠朝野,受到宋真宗的十分敬重,同時也引起了妥協派的嫉妒,在王欽若的讒言下,最終寇準被罷相,後來又多次被罷相]

[公元1023年,寇準在地方任職期,病逝於雷州,享年62歲]

……

信息公布完畢!!!

殿內的宋真宗趙恒,愈發的鬱悶了。

“這金榜又貶低朕?”

“說的就好像朕是個貪生怕死之徒似的?”

趙恒心頭默默發牢騷。

雖然他也承認自己的怯懦,但金榜曝光,讓這麼多大臣看到,他這當皇帝的老臉還往哪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