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趙普能登得金榜,看來有點本事,莫非?朕的江山被奪,和此人有一定關係?”
柴榮想到此處,吸了一口氣。
他的目光望著金榜,期待接下來的信息!
與此同時,後周太祖郭威位麵!
郭威也是冒泡發言。
他從朝代榜曝光的時候,也已經知道了趙匡胤代周為宋的事情。
和柴榮一樣,郭威對自己位麵上的趙匡胤,也沒有心慈手軟,采取了一定的遏製措施。
“唉……柴榮這小子怎麼搞的?朕的大周江山,竟然被那趙匡胤奪去了。”
“這個趙普被金榜稱為北宋開國功臣,看來是趙匡胤的鐵黨,哼,其心可誅!”
郭威氣哼哼的說道。
郭威和柴榮位麵上的趙普,危!!!
……
金榜信息繼續更新:
[趙普,出生於五代十國亂世時期,早年在後周名將劉詞麾下任從事一職,公元956年,柴榮封趙普為軍事判官,公元959年,趙普升為節度掌書記]
[公元960年,契丹與北漢勾結,入侵後周疆土,趙匡胤受命,起兵抵抗,兵行至陳橋驛時,發生了著名的陳橋兵變之事,趙普參與其中,促成此事,後,周恭帝禪於趙匡胤,趙匡胤改朝換代,建立宋朝!趙普輔佐有功,任為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
[後,李筠和李重進兩大節度使不服趙匡胤,起兵造反,趙普的建議之下,趙匡胤禦駕親征,大破二李,平定叛亂,趙普升至兵部侍郎、樞密副使]
[北宋開國後,趙普對趙匡胤獻策,主張削奪藩鎮,並且吸取五代十國藩鎮節度使武將專權的弊端,限製武將之權,趙匡胤采納之,後來杯酒釋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結束了從唐玄宗安史之亂以來的內輕外重的局麵,使得中央朝廷重新掌控國家局麵,此策,在加強集權的同時,也存在隱患,埋下了宋後期積弱的伏筆]
[但趙匡胤時期,開國時期,天下亂世剛剛結束,正是百廢待興,恢複經濟的時候,吸取前朝經驗而加強中央集權,這對管理國家,恢複經濟,安定局勢有積極作用,因此,此刻的抑武事之舉措,積極作用大於消極作用。而當國家局勢真正穩定之後,到了宋太宗時期,北漢消滅,基本統一中原,此刻的抑武事已成了祖宗之法,自宋太宗以後,崇文抑武的消極作用遠遠大於積極作用]
[公元964年,趙普拜相,輔佐趙匡胤治理天下,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功績顯著,並且為趙匡胤獻策,製定“先南後北”的軍事路線,提倡先平定南方各大勢力,然後再養精蓄銳,北上收複燕雲十六州,趙匡胤欣然采納,君臣一拍即合]
[後因謀私等事被趙匡胤所冷落,逐漸被調離京城,宋太宗繼位後,趙普再次拜相,輔佐宋太宗治理天下,又因種種原因被罷相,後三度拜相,兢兢業業為大宋江山任勞任怨,公元992年,趙普病逝,享年71歲]
[趙普,雖有個人謀私之弊,且其協助趙匡胤製定的北宋一係列開國國策,都存在隱患。但在當時環境下,卻是合理之策,趙普輔佐二帝,盡職盡責,雖有個人品德上的缺點,但也不失為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