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群裏的商談(2 / 2)

朱棣:笑哭.jpg

“不是,這是一個曆史事件,史書記載,杜太後召集趙匡胤和趙普入後宮,杜太後當場讓趙匡胤承諾,以後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趙匡胤是個孝子,自然沒有反駁母親的話,當即跪在地上,連聲應諾,答應了母親,這就是金匱之盟!”

“事情就是這樣的,但其真實性,就不得而知了。”

曹操:假的吧,有兒子不傳,傳給兄弟?

忽必烈:趙德昭和趙德芳,哭暈在廁所。

朱棣:哈哈,有繼位之名,卻無繼位之機會!

乾隆:金匱之盟還有一個深層的說法,據說是趙匡胤先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然後趙光義再傳給弟弟趙延美,最後趙延美傳給趙德昭,這樣一來,皇位又重新回到了宋太祖一脈。

“總之,亂的很。”

武則天:有點離譜!

趙匡胤:……心累

蘇辰:趙匡胤表示,你們別再說了。

“還是說說榜上這位趙普吧。”

嬴政:哈哈,確實,小趙要被懟哭了。

劉邦:哈哈。

“說到趙普,我有個疑惑,榜上說,趙普為趙匡胤製定了一係列開國之策,包括抑武之舉措,這不是為後世埋雷嗎???”

朱棣:這個問題,榜上已經解釋的很明白了!

“自安史之亂開始,華夏紛爭幾百年,戰亂不休,生靈塗炭,百姓遭殃,華夏一片狼藉,山河破碎,兵荒馬亂,因此,一統天下是民心所向!”

“趙匡胤雖然奪位不幹淨,但是武功不錯,不失為當時的一代雄主,加速了大一統的進程,完成了郭威,柴榮等人不曾完成的目標,先後滅了南方幾個國,除了北漢和燕雲十六州等地,趙匡胤也算是基本統一了全國!”

“開國後的國策,尤為重要,當然是要吸取前朝滅亡經驗,從而製定相關政策,李隆基搞的節度使直接導致了安史之亂,唐後期,藩鎮割據一直存在,最終導致大分裂,進入五代十國,藩鎮割據武人的權力太大,嚴重威脅了中央朝廷,所以,趙匡胤開國之初期采納趙普的意見,削奪藩鎮,收武人兵權,這在當時沒什麼大問題。”

康熙:但終究還是埋下了隱患。

朱元璋:這得怪趙光義了,按理說,太祖開創基業,太宗應該是改革太祖的弊政,發揚太祖的良政,理論上,太宗不比太祖弱多少。

“趙光義雖然滅了北漢,實現了基本統一!”

“但他沒有順應潮流改革政策,直接照搬所謂的祖宗之法,繼續抑武,然後,後麵的皇帝全部照搬,因此,北宋無名將,那不是很正常嗎?”

劉徹:聽懂了。

“趙大開大宋基業,可圈可點,不失為雄主!”

“趙二雖有滅北漢之武功,但不懂變通,以至釀成北宋軍事積弱的局麵!”

“是這樣?”

朱元璋:可以,總結的很好,咱也是這麼理解的。

康熙:又跑偏了,不是說趙普嗎?老說趙大趙二有意思嗎?

朱棣:嗨,趙普沒什麼可說的,榜上已經說的很清除了。

康熙:有一件事榜上沒有說!

“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傳為佳話。”

嬴政:?

劉徹:這麼6?半部論語治天下?比朕跟前的董夫子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