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字懷英,並州人士,年輕時參加科考,受到了當時的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極力讚賞,狄仁傑被閻立本推薦,踏入仕途,升至並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儀鳳年間,狄仁傑升至大理寺丞]
[任大理寺丞期間,狄仁傑在一年內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博得同僚的一片好評和讚賞,後改任侍禦史]
[公元686年,睿宗時期,狄仁傑任寧州刺史,勸課農桑,治理寧州,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為他立碑,歌頌功德。被舉薦升為文昌右丞,後改任豫州刺史!]
[宰相張光輔平定越王李貞叛亂途中,縱容部下將領殺良冒功,狄仁傑大怒,正言斥責張光輔,大喝道:恨不得有一把尚方斬馬劍,斬殺閣下,我狄仁傑縱然死也無憾!!!……張光輔被懟的氣急敗壞,懷恨在心,回朝後彈劾狄仁傑,狄仁傑被貶為複州刺史]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次年,狄仁傑被拜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正式成為宰相,輔佐武則天治理國家,受到了武則天和許多同僚的極力推崇]
[公元692年,大酷吏來俊臣誣陷狄仁傑謀反,狄仁傑被下獄,後經過狄仁傑的機智操作,得以麵見武則天,最終,武則天免狄仁傑牢獄之罪,將其貶黜至彭澤,魏王武承嗣數次上表,請求誅殺狄仁傑,但都被武則天拒絕,狄仁傑在彭澤之地,治理有方,又是博得當地一片好評]
[公元697年,狄仁傑二次拜相,拜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公元698年,突厥南下犯邊,狄仁傑被任命為河北道行軍元帥,並且被授予便宜行事之權,狄仁傑則是領命而去,率領十萬大軍追擊突厥,不過未能追上,最終退回河北]
[當時河北道許多百姓被突厥脅迫,突厥人退軍後,百姓們擔心朝廷會以附逆之罪懲罰他們,企圖逃竄此地,狄仁傑向皇帝上表,說明這些百姓是被逼無奈的,請求赦免他們的罪,武則天同意了狄仁傑的上表,於是,狄仁傑安撫當地百姓,恢複當地生產,當地百姓紛紛稱讚!]
[後來武則天欲立武三思為太子,狄仁傑反對,當時武則天正好做了一夢,狄仁傑巧妙為武則天解夢,勸說她應該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武則天聽完覺得有道理,慢慢的醒悟過來,舉辦冊封大典立李顯為太子,武三思的皇帝夢徹底破碎]
[晚年時期,狄仁傑升至內史,武則天對其非常敬重,賞賜私宅,狄仁傑恩寵冠絕當朝,公元700年,狄仁傑病逝,享年71歲,武則天深感悲痛,為狄仁傑廢朝三日,以做紀念]
[狄仁傑,武周名相,大唐複器之首功,仕途履曆豐富,無論在何地為官,都博得美名。可謂中流砥柱之臣]
……
信息完畢!
上陽宮,武則天望著金榜,眸子裏滿是讚賞之意。
不管他心向李唐還是心向武周,狄仁傑為臣為相期間,功績斐然,絕對的一把治國好手。
武則天心裏還是非常肯定他的。
況且,最重要的一點,狄仁傑並沒有直接參與那場政變。
這讓武則天舒了一口氣。
不管怎麼說,從金榜上狄仁傑整個一生履曆來看,他值得登榜!
狄仁傑自己也是感慨萬分,他的結局,比前麵幾位上榜者,好多了!
……
聊天群!
李治:我當是誰呢,原來是狄仁傑啊,此人的確是治國能手,原來他真正發光,是在阿武時期啊!
武則天:是的!
李世民:(發怒表情)雉奴,你腦子壞了?武媚篡奪我李唐天下,你竟然還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