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包拯成為公正的化身。
有的認為他死後成為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
有的則認為他\\\"日斷人間,夜判陰間\\\",就是說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則成為閻羅王,在陰間斷案。
人死後,靈魂到陰間接受包拯的審判,如果確實是受人陷害,包拯會把他放回陽間活命;如果的確有罪,則被送入地獄受罰。
民間傳說中,\\\"四大閻王\\\"一說認為閻王有四位:除包拯外,還有韓擒虎、範仲淹和寇準。
另一說則認為閻王有三位,分別是:包拯、範仲淹和寇準。
一是隋將韓擒虎,韓擒虎是隋初大將,據稱他在13歲時打過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
在隋王朝統一華夏的滅南陳戰爭中,首先渡江進入建業,由此立下了大功。
李世民主持的《隋書》記述他病重臨死前夕,\\\"其鄰母見擒門下儀衛甚盛,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
\\\"我來迎王。\\\"
忽然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擒家曰:\\\"我欲謁王.\\\"左右問曰:
\\\"何王也\\\"?
答曰:\\\"閻羅王。\\\"
擒子弟欲撻之。
擒止之曰:\\\"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斯亦足矣.\\\"
因寢疾,數日竟卒。
《二十四史》多諱鬼神,很少記有陰陽界故事,而韓擒虎死做閻羅王的傳說,竟被記進本傳,可見在初唐時,這條傳說是頗見風行的。
所以在晚唐敦煌變文,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韓擒虎在滅陳後,五道將軍持天符請他出任陰司之主,韓應允,請假三天。
隋文帝楊堅並舉行了告別宴會,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緋衣人乘烏雲前來迎接,自稱\\\"原是天曹地府,來取大王\\\"上任.於是,他辭別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陰間當閻羅王去了,顯然,仍是循《隋書》嬗變而來.
二是北宋名相寇準.寇準以秉直見聞於民間.唯剛正者,常能令人長相思,這大概是他得以從諸多文武大臣行列間選拔的一個原因。
傳說他的愛妾茜桃臨死前說:\\\"吾向不言,恐泄陰理;今欲去,言亦無害,公當為世主者閻浮提王也。\\\"
\\\"寇準卒,有王克勤者,見公於曹州境上,向從者,曰:\\\"閻羅處政。\\\"\\\"
可見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閻羅王,而死後果然當了閻羅王了的。
大概在他生前已經流傳此說,所以當時就有人在驛舍側,掛起寇準圖像,上麵寫有\\\"今作閻羅王\\\"字樣。
三是北宋名相範仲淹.範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聲好譽為民間稱道,因而在他死後,就有傳說他\\\"在冥間\\\"\\\"見司生殺之權。\\\"
\\\"人死五七則見閻羅,豈非文正為此官耶“
四是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包拯死後出任閻王,在當時就有傳說:俗傳包拯為陰司閻羅王,其說在宋時已盛。
《宋史·包拯傳》雲: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製.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由此元明雜劇、平話多有包拯下陰司審案故事,還出現包拯扮閻羅審郭槐\\\"狸貓換太子\\\"情事。
包拯的剛正直言、執法嚴峻,自然是人們理想意境的閻羅王最佳人選.東方傳說文化是講現世報的,陽世之冤,陰司必報,所以必須要有包拯做閻羅王,才能了結冤報也
……
當然。
四位閻王。
後來因為許多原因,直接變成了十位閻王。
在任職144路末班車司機,遭遇了一些詭異事件後,我查閱了很多資料。
有說到了我國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在我國進一步的傳播,閻魔王這個陰間的主宰,掌管地獄輪回的王也傳入了中國,成為了我國神話傳說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
後來,因為受了我國民間神怪小說的影響,在我國的神話傳說中人們便把地獄分為了十殿,這十所地下宮殿每一所都有一個王來主持大局,他們各有各的名號,地府的這十個王被人們合稱為十殿閻王。
那麼這十殿閻王究竟是誰呢?你知道嗎?
第一殿,秦廣王蔣,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