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到此為止,完結!
石頭致敬一直堅持看完本書的兄弟們。這是石頭的第一本小說,缺點多多,感謝大家的批評指正,感謝大家的支持同鼓勵。
石頭會先休息一段時間,再開始碼字征程!
……
安德門,吊橋緩緩降下,城門開啟。
以魏國公徐弘基,南京守備太監韓讚周為首,闔城勳貴三十四人,五品以上官員兩百六十三人陸續出城,跪地請降。
劉招孫眼望跪地之人,感慨良多。
曾幾何時,他們都是高高在上之輩,有誰會拿一個參將當回事?
現如今,他卻騎著高頭大馬,俯視眾生,這些人的性命,全在他一念之間!
當然,殺人他是不敢的,不然早就打將進去,又何必拖延時日呢。
這一日,明軍撤出金陵,擇地整編,劉招孫提兵入城,接手城防。
城中暗探再也不必遮遮掩掩,換上大遼製服,搖身一變,為大軍引路。
韓讚周,徐弘基等輩跟在劉招孫身邊忙前忙後,直看的頭皮發麻。
遼國安插在金陵的暗樁,竟然不下數千人!小至販夫走卒,大至軍官校尉,貧至腳夫苦力,富至紳商巨賈,什麼人都有,堪稱無孔不入。
擦了擦額頭冷汗,徐弘基暗自慶幸,幸虧沒打,不然身家性命皆無。
“敢問劉將軍,少帥幾時入城?”
“不急!”
劉招孫淡然道,“總要城中安定才可,此事還要有勞魏國公!”
“不敢!”
徐弘基躬身,“老朽定然盡心竭力,保南京之安寧。”
劉招孫含笑不語,哪裏用得著這老貨,他最大的任務就是壓住降兵降將不要鬧妖,待解除了武裝,便再沒他什麼事。至於金陵治安,自然要由劉招孫來安排。
翌日,水門大開,趙大少乘船入南京!
戰艦成排,綿延數裏,秦淮河兩岸,百姓駐足觀望。
天下大變,捧臭腳的不要太多,有商賈安排舞龍舞獅,敲鑼打鼓迎接遼軍。
遼國重商,天下商賈鹹知,不客氣的說,金陵城內的商賈,十之五六都同遼國有直接或者間接的聯係。
就說棺材鋪裏的棺材板,都不知有多少是通過遼國商船運入大明的。
真心也好,假意也罷,總之場麵很熱鬧。
金陵的姐兒天下聞名,這些婆娘什麼都怕,就是不怕男人。
眼見船上軍兵軍裝整齊,昂首挺胸,目不斜視,就開始調戲,手帕如雨點般拋下。
當兵的哪裏受得了這個,直被調戲的麵紅耳赤,一張臉如同豬肝!
“哼哼,早晚都將你們給嫁了!”
趙大少站在船頭,向兩岸頻頻揮手,一張臉始終保持著笑意。總要和善一些,好叫金陵的百姓都看看,這是一種態度!
至於刺殺搗亂什麼的,趙大少不是很擔心,兩岸每擱幾步便站立一名遼軍,明裏暗裏又有不知多少人在警戒觀察,有為大明哭喪的直接按住,有妄圖動手的便直接拉到無人處就地解決。
大人物麼,總有無數人為他服務,表麵的光鮮總包裹著陰私齷齪。
碼頭登岸,趙大少騎著高頭大馬直入皇城。
一如既往,趙大少沒有踏入南京皇宮一步,而是霸占兵部職房,拿來做自家的辦公地。
“老奴韓讚周見過殿下!”
“罪臣徐弘基見過殿下!”
……
“都起來吧!”
趙大少含笑點頭,示意一眾金陵文武落座。
“都尋個位置坐下!站著如何商議國事?”
群臣戰戰兢兢,也不知新主子是個什麼路數,半邊屁股搭住,似坐非坐,似站非站。
“諸位,本帥有幾件事需先言明。”
趙大少清了清嗓門。
“第一,朱氏驅逐蒙元,恢複漢家天下,此為功。故此,朱家陵寢需予以保護,不得踐踏,不得損毀。
第二,明開國功臣也好,靖難功臣也罷,於國於族同樣有功,其子孫享受蔭庇也是理所當然。
而今,爾等率部歸順,於我新朝而言,同樣有功。雖然前明爵位不能保存,但本帥定然上稟攝政王,論功行賞。
但有一點,爾等的土地是不是太多了?動輒上萬畝,家宅數十座,這樣很不好。”
看著眾人慌張神色,趙大少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