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者,禮樂教化,蔚然於安居樂業之中也,和之達於政。
這或許才是熜哥即位之初以嘉靖為自己年號的美好祈願吧,不知他晚年聽到廣泛流傳於百姓之中的那首童謠會作何感想,朱厚心裏驀然想到。
“凡於先帝年間因諫言獲罪的諸臣,朝廷予以補償,並經吏部考察後恢複原職。”群臣還未反應過來,朱厚就下達了自己的第二個詔命。
“賜明年天下的田租減半,自先帝十五年以前未交的賦稅盡皆免之。”
第三道詔命一下,群臣皆跪地高呼:“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或許是習慣了先帝的恣意妄為,群臣原對這位同樣衝齡踐祚的新帝並不抱太大的希望。但隨著三道詔命的下達,這種巨大的反差反而讓群臣心裏麵充滿了欣慰。
當今陛下同樣是衝齡踐祚,他們唯恐會成為第二個先帝,寵信佞臣,使得朝綱不振。
因此從未想過這位陛下的首次詔命竟全是為了百姓謀利,為了朝堂大局。
這三道詔命清晰的表達出了一個觀點:正德皇帝剛愎自用,恣意妄為,魚肉百姓,朕和他是不一樣的,朕的心裏裝的是天下百姓,裝的是整個大明。從今日起,正德皇帝已經成為過去了!
群臣心裏無不激動萬分,大明有望,社稷有望,自孝宗中興以來,大明終於又迎來了一位中興之主。
楊廷和看著朱厚稍顯稚嫩但已生威嚴之勢的清秀麵龐,心裏久久不能言語。
他此時內心隻有一個想法:新帝與先帝即位之時多麼像啊!一樣的躊躇滿誌,一樣的銳意進取。
但先帝因劉瑾等八虎閹豎的讒言,肆意妄為,縱情聲色,最終疏遠了自己,變得荒淫暴戾!
如若不是身為正德帝師的他心裏有愧,看著自己曾經寄予厚望的學生肆意妄為,敗壞朝綱,將弘治中興的大好盛世破壞殆盡。
他楊廷和又怎麼會堅守朝堂,入閣抗瑾十餘載,隻為正直之士提供一塊庇護之地!
在花甲之年仍總攬朝政,革除弊政,安危定傾,迎立新帝。
如果願意的話,他也能如劉健、謝遷一樣辭官歸鄉,遠離朝堂,安享天倫,還能得到一個“急流勇退”的賢名。
楊廷和摸著自己的美髯,思緒萬千。
忽然他想起了一種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說法:棍棒底下出孝子!
雖然君臣有別,即便他楊廷和也不能對陛下棍棒相加。但他可以從學業上嚴格地要求陛下。
一定要更加嚴格地教導陛下,絕不能一絲懈怠!
自己已經親手教導出了一個恣意妄為的先帝,決不能再教導出第二個!
楊廷和望著朱厚,臉上不由露出一絲獰笑。
朱厚看著楊大牛望著自己那通紅的雙眼,以及臉上的獰笑,心裏頓時一驚。
這老東西想幹嘛,自己是哪裏出錯了嗎?
但當他看到楊大牛那略顯佝僂的蒼老身軀,朱厚內心也喟歎不已。
不管世人如何評價,這位牛人都已經為大明貢獻了自己的一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曆朝曆代都不缺這種忠正賢良之臣。
一想到接下來發生的大禮儀之爭,楊廷和將與自己徹底決裂,最終以他的黯然致仕而收場,朱厚的心裏更加不是滋味。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麼殘酷,從古至今,從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