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的實力,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尤其是在當今聖天子即位稱帝後,原本略顯衰亡的大明帝國竟又在其手中一度中興,甚至逐漸有日益鼎盛的氣象!
看看這幾年大明幹的事情,將北疆宿敵蒙古韃子打得倉皇逃竄,似乎已經舉族西遷,再也不敢南顧一步!
西邊烏斯藏試圖聯合蒙古韃子,撼動明廷天朝上國的霸主地位,卻被徹底打殘,甚至明廷還不滿意,調遣大軍一路殺入了烏斯藏,將其險些滅族亡種。
旁邊的鄰國安南,莫登庸一代梟雄,把持朝政多年,正準備取黎氏而代之,大明天軍來了,不但將莫氏族誅,還一舉將安南收入囊中,郡縣成為交趾。
一個個先例就在眼前,拉瑪鐵菩提二世如何膽敢拒絕明廷的要求?
但縱觀大明帝國這些年來的大動作,不難看出,那位大明聖天子的野心令人感到膽寒!
即便現在不打,將來暹羅與大明終究會有一場大戰,一場決定暹羅國運的國運之戰!
拉瑪鐵菩提二世獨自沉思良久後,召集文、武沙木罕密談了一夜,最終決定先與大明“好好溝通”一下。
先拖著吧!
兩國往來,費時一向很久,這詔命文書一來一回便是數月之久,國際往來本就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
即便明廷早就暗藏禍心,想要調動軍隊大舉來襲,他們也有著足夠多的反應時間。
先拖著看看明廷的反應,倘若明廷態度堅決,下定決心想要弄死佛郎機人,那暹羅國也隻能暫且俯首稱臣,依令而行了。
畢竟與暹羅接壤的是大明帝國,而不是佛郎機帝國,且佛郎機遠在海外,根本給不了他們及時的援助。
相反,一旦佛郎機帝國來襲,暹羅還可求助於大明帝國,畢竟這是他們惹出來的麻煩。
草草決定之後,拉瑪鐵菩提二世當即命人寫了一封姿態極低的回應文書,而後派遣了使團跟隨著明使慢悠悠地踏上了前往大明帝都之路。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使團前腳剛走,明軍便悍然發動了進攻!
短短幾日之內,毗鄰真臘國的芭提雅、閣昌島、沙美島盡皆落入了明軍手中,準確而言應該是明軍水師!
而北邊與老撾接壤的清萊府也遭受到了明軍的大舉入侵,央猜縣、清孔縣、巴德縣相繼淪陷!
消息傳來,舉國震驚。
國王拉瑪鐵菩提二世驚怒交加地任命武沙木罕為大將軍,集結軍隊前去阻擊清萊府的明軍,而他本人則率親軍趕赴南邊中樞城市曼穀坐鎮,抵禦大明水師的進攻!
大明帝國,用一種極其簡單粗暴的方式抽腫了拉瑪鐵菩提二世的臉麵,並且還告訴了他,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無用的。
他不過是想試探一下明廷的態度是否堅決,卻沒想到直接引來了明廷的雷霆之怒!
那場決定暹羅國運的國運之戰,就這樣打響了!
一方早有預謀,一方卻是倉促應戰,這場戰鬥從一開始便充滿了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