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戰爭的模式一直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改變,戰爭能夠帶來財富和霸權,同樣也能帶來鮮血和無盡的死亡。
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是挾製戰爭最好的方式,不畏強敵,敢戰並且渴望勝利早已牢牢的刻在共和國每一代軍人的骨子裏。
身為的軍人的王衛民非常清楚自己未來的道路,正如同王衛國一樣,兩人相約未來把孩子送入部隊接受淬煉。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王達在送走了最後一個老戰友後,也送走了江琴,當天躺在病床上的時候,目光中沒有一絲的不舍,未來軍隊建設滿了一輩子的他終於可以徹底休息了,讓他欣慰的的是二個孫子和一個孫女全部選擇了從軍。
原本王衛國的老大王夢華出國留學歸國後麵對高薪招攬,卻毅然的選擇了前往軍事科學研究部門,去解決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課題。對於個人來說王夢華清楚自己會失去什麼,但是他同樣明白,個人的得失與國家和軍隊的建設無法相提並論。
在他畢業的當天,很多人都在議論未來,他不想搞什麼道德綁架,中國人在國外是否受到尊重與其背後強大的祖國是分不開的,強大的經濟是強大國力的支撐,而強大的國力是強大的軍事的支撐,而所有的一切則全部來源與強大的科技力量。
幾十年前提出的科技強軍,質量建軍至今也毫不過時,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考慮的太多太多,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但是,如果所有人都不選擇奉獻和犧牲,那麼誰來保衛祖國?誰來保衛家?王夢華更不想讓爺爺和父親失望,叛逆那些年他不懂爺爺和父親的情懷,真正走了出去,看到了真實的國外華人的處境,富豪和高知畢竟隻是少書中的少數,他終於明白了,沒有祖國你什麼也不是。
相對最小的王夢軍,一直都受到姐姐王夢雪的血脈壓製,姐姐成了隱身轟炸機機長,他成為了空氣動力學專家。
後繼有人,王衛民搭好了台子卻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選擇了急流勇退,隻有方娜理解他,因為王衛民也遇到了父親當年的瓶頸,就是自己落伍了。隨即,王衛國也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從信息化到智能化,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後麵的事交給下一代人去奮鬥吧。
王衛民選擇帶著妻子去遊覽祖國的名勝風景大山,王衛國則帶著老婆精心打理自己的菜園,一家人其樂融融。
王夢雪是第一批女隱身轟炸機的機長,王夢華和王夢軍選擇進入軍事科學係統,在各自專業的領域為祖國做出貢獻。
和平年代人們忘記戰爭,每當清明和八一兩個重要日子王衛國和王衛民都會攜全家來祭奠逝去的英烈,遺忘曆史就是背叛,忠誠如果做不到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銘記曆史!永懷為新中國獻身的英烈,每一個犧牲都將是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