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夫妻反目(1 / 2)

正所謂冤仇父子,債轉夫妻,父子之間極為和睦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當孩子成長到十五歲之後,父子之間相互看不順眼的事情,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過。因為十五歲之後,正是孩子脫離父母管製,追求自我獨立的階段。父親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設想成長,孩子卻要活出自己的人生,然後兩邊便會擰著來,這不愉快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太子也不過是進入了叛逆期,所以開始抵觸何苦的專治霸權,想要有自己的想法主張而已。皇帝的權威不允許任何人的挑戰,也包括自己的兒子,所以太子言論讓何苦深覺厭惡。而且因為何苦自己心裏有鬼,所以便越看太子,越覺得有問題了,畢竟那個呂望,可是七甲鎮的時候,便已經在王玉璿身邊了。

人不能翻來覆去的想一件事,因為這會給自己強化催眠,最後導致越想這事越像真的,即便有漏洞,自己也會找借口給圓過去。何苦因為不滿太子的言論觀點,所以看太子越不像自己,這事便又反推到了王玉璿身上。何苦每天都在琢磨王玉璿會不會背叛自己,然後便越想越覺得自己皇冠的顏色不正。

“暗地裏……好好查一下皇後和呂望的事情。”何苦遲疑再三,還是向李存義下達了一個很丟人的命令。

“是!”李存義隻覺得五雷轟頂,但也不得不答應。

這事何苦很上心,但無論最後是個什麼結果,李存義也不會有半點功勞,還有可能因此喪命,這差事本身就是一個大雷。查到最後啥事沒有,王玉璿豈能放過調查自己的人,皇後可是皇帝的敵體,王家也是勢力龐大,內相也扛不住他們的打擊,結果隻有死路一條。差出皇後出軌來,何苦第一件事是和老婆打架,第二件事便是清理所有知情者滅口,李存義的腦袋一樣是不穩當。但何苦氣急敗壞的時候,李存義也沒種抗命,隻能先答應了再想辦法。

第二天一早,大明內相司禮監掌印李存義便命了,而且很嚴重,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話都說不出來了。何苦對李存義頗為重視,親自探望了李存義,然後在李存義的床前,便剝奪了李存義的一切官職,直接發配應天府看黃陵去了。內監驟然獲罪的事,非常常見,但李存義這種生個病,就直接被流放的,還真是少見。

“奴才謝陛下恩典,陛下厚恩,奴才萬死難報!”李存義出了北京城就好了,半點病都沒有了,而且他非常清楚,何苦這個時候把他趕走,其實是一種保護他的手段。

不是所有人都有李存義的經曆,缺了十幾年內相的磨練,很多人看事是沒那麼通透的,所以常懷恩便樂嗬嗬的接過了司禮監掌印的位置,同時也接過了那個燙手的差事。掌了司禮監的印,又提督了東廠,常懷恩是很想幹出點業績來的,免得過幾天李存義又從應天跑回來。順著何苦的懷疑,一舉搬到皇後和太子,無疑是大功一件。不僅可以博得何苦的歡心,新皇後和新太子也必然會感激他,常懷恩的位置也就穩了。

常懷恩調用了東廠大批人手,從嚴調查起了皇後的情況,結果卻讓他很失望。呂望的確經常出入皇後寢宮,但都是大白天,而且也就是彈彈琴、下下棋、吟吟詩什麼的,並沒有越禮的舉動。呂望平平無奇,琴藝稀鬆,棋藝普通,所謂吟詩也以打油詩居多,皇後總是找他玩,的確很奇怪,但和皇冠綠化什麼的,實在沒有半點關係。

這事其實注定不會有什麼結果,莫說是現在的皇宮大內,便是當年的葛家莊、七甲鎮,也不會有什麼隱秘之事。何苦的內眷不多,伺候的人卻不少,隨時都有一大幫人在身邊看著。莫說有什麼陰私之事,就是說錯了半句話,都會立時鬧的滿城風雨。而且何氏在宮裏的勢力極大,高無憂、琴音都不是省油的燈,幾個兒媳哪有本事在何氏麵前玩花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