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簡述
在書法史上字體種類很多。各種字體的大與小,不隻是一個尺寸縮放的簡單問題,有的字體根本就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體式。如篆書分為大篆與小篆。大篆與小篆無論是產生時期或書法特點都各不相同。它們是兩種不同的體式。再如草書,也分大草與小草兩種。但大草、小草的區分不是由於字的大小,而是“草寫”的程度不同。至於楷書中的大楷與小楷,雖然不是字體的不同,但在藝術上我們必須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分類。由於對於大楷與小楷要求不同,所以各自的法度也隨之而變,書法技法也就必然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大小楷在實用中區別很大,各有各的用途。摩崖刻石、題寫匾額碑銘,理所當然是需要大字榜書。有些石刻銘文、碑陰墓誌,則須用中楷(或稱為寸楷I至於長卷寫經、傳記祭文、半本奏折、門帖名刺、八股製藝、台閣公文等等,由於字多篇長,嚴肅鄭重,就不能不作小楷。
小楷的實用意義非常明硓,然而也有專1以藝術造詣深湛而傳世的法書作品。所以絕不能把小楷拒之二藝苑之外。
現將小楷中典型的法書略述如下:
鍾繇《宜示表》
宣示表》曆來頗有名氣,刻本始見於《淳化閣帖》,後刻於《大觀帖》、《東書堂帖》、《寶賢堂帖》《停雲館帖》、《墨池堂帖》、《玉煙堂帖》等。單帖有賈似道刻本,廖瑩中刻本等。原此表以18行為正本,一本“也”字在10行之末;一本“也”字在11行之首。此帖非真跡,乃傳之王羲之臨本。後有宋徽宗(趙佶)標題可證。《宣示表》樸實嚴密,筆勢厚重,開創了由隸人楷的新貌。現存臨本梁武帝稱讚說:“勢巧形密,勝於自運。”滑張濟廷評說:“王書遒媚,而臨鍾便得意外巧妙”。
鍾繇。字符常,穎川長社人,他好學多才。魏明帝時,進封為定陵侯,加受太傅銜,故世稱鍾太傅。他能寫隸、真、行、草諸體。他從東漢以來民間流行的隸書中,把那些衝破隸書規矩,方正平直,簡省易寫的成分集中起來,以真書的橫代替了蠶頭雁尾,又參入篆書、草書的圓轉筆劃,促進了標準楷書的定型化。唐張懷瓏《書斷》稱他:“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他的楷書作品墨跡迄今未見發現。楷書雖不能說是鍾繇一人所創造,但鍾繇在這種嶄新書體的完善推廣上的確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羲之《樂毅論》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臨沂人(今屬山東),晉懷帝1卨元年生,死於晉哀帝興寧二。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世稱他為“王右軍”。他自幼學書刻苦,博采眾長,白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樂毅論》為晉王義之小楷,世傳係王羲之親書於石。唐太宗(李世民)購求王書皆紙本,獨此為石刻,原石已與太宗同葬昭陵。後陵為溫韜所發,並得此石,打已破裂。宋代為高紳所得,束之以鐵,其末行僅存“海”字,因而拓本稱“海字本”,其後不知存之。傳之於今,由“海字本”複刻者,有越州石氏《博古堂帖》,再複刻者有“停雲館本”、“玉海堂本”等,又有“梁模本”收人《餘清齋》,《鬱罔齋》等帖,又有“唐模本”刻入《快雪堂帖》等為另一種別本,書法秀勁可愛。